乙干
【源】 代北姓。北魏献文帝之弟姓乙干氏(6,60),或即乙旃之异译,见陈毅《官氏志疏证》(70)。【变】 亦作〔乙千〕(62)、〔乙于〕(17,62),皆误。【布】 唐时在今内蒙古武川有此姓(6,60)。【人】 乙干贵,北魏时都督(6,27)。
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代人,随魏南徙。” 《姓氏考略》 注引《元和姓纂》 云: “后魏献文帝弟乙干氏,居武川。”
【源】 代北姓。北魏献文帝之弟姓乙干氏(6,60),或即乙旃之异译,见陈毅《官氏志疏证》(70)。【变】 亦作〔乙千〕(62)、〔乙于〕(17,62),皆误。【布】 唐时在今内蒙古武川有此姓(6,60)。【人】 乙干贵,北魏时都督(6,27)。
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代人,随魏南徙。” 《姓氏考略》 注引《元和姓纂》 云: “后魏献文帝弟乙干氏,居武川。”
读音:Nímùzhā【综】 清镶白旗满洲恩骑尉六十八之妻为尼穆查氏(260)。
读音:Zán《姓氏词典》 引 《五方元音》 收载,其注云:“系咱姓分族”。(按: 音从《汉语大字典》,《姓氏词典》 音zái,误。)
读音:Pú【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Yīnzhái【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克什克腾(什一亦西)(23,63,260)。【变】 亦作〔尹斋〕(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克什克腾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
读音:jiǎn【源】①太昊(即伏羲)臣蹇修之后有蹇氏、寋氏(8,17,60)。②春秋时秦大夫蹇叔之后(9,12,60)。【望】山阳(17,418)。【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蹇珉,春秋时秦大夫
读音:Fā【源】①《史记·封禅书》有游水发根其人,游水,县名;发姓根名(63,80)。此为发姓之始。②东乡族姓。 【布】山东五莲(290)、新疆呼图壁(342)、湖北黄梅(361)、福建(92)、贵州
读音:Huán桓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谥号为姓氏。齐国国君死后,谥号为“桓”,其后人遂以谥号为姓氏。还有一说是宋国有一位叫卿的国君,死后谥号为“桓”,其后代也有以其谥号为姓者。二是源自
读音:nggá【综】 清正蓝旗满洲马甲满泰之妻为昂噶氏(260)。
读音:Máng【源】 见《氏族博考》(16)。
读音:Ēnjiānsībō景颇族姓氏。瓦切娃时二十六大姓之一。《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 收载,未详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