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ī

伊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伊尹之后。二是为少数民族改姓而来。

伊姓今尤以河北为多。

伊姓历史人物有伊尹,商朝大臣,伊姓始祖。曾辅佐商汤灭夏,综理国事,是上古时期有名的贤相。

伊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三十九位。


【源】 ①古伊国,炎帝裔尧之母家,侯国,自伊徙耆,又为伊耆氏,见《路史》(17)。帝尧伊祁氏之后有伊氏(12,21)。伊祁山在河北完县西,尧住此山,后因作氏,见《寰宇记》(87)。②有莘氏女采桑伊川,得婴儿于空桑之中,即伊尹也,后居伊水(在今河南蒿县),以地为氏,见《风俗通》(1,17,28,60)。③汉时匈奴人姓。汉元狩四年,伊即轩来降,封众利侯(242)。④河南伊氏,鲜卑人,其先与魏主同源(242)。北魏献帝以弟为伊娄氏,后改为伊氏,见《魏书·官氏志》(6,12,17,60)。⑤清高丽人姓(23,260)。⑥清满洲八旗姓伊拉齐氏、伊拉哩氏等后有改为伊氏者(180,260)。今满族姓(344)。⑦台湾土著(65)、土(195)、回、蒙古(344)、锡伯(433)等民族均有此姓。【望】山阳、陈留、河南(17,21,60,242,418)。【布】分布很广,但人口不多。尤以河北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伊姓人口39%。【人】伊尹,名挚,又名阿衡,汤时贤相(6,9,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上海之松江、天津之武清、山东之平度及东平、山西之太原、云南之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汉、满、朝鲜、锡伯、纳西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据 《三辅旧事》 注云: “尧初生,依伊侯长孺,因以为氏。”郑樵亦云: “(伊),即伊祁氏之后也。”② 《姓氏考略》 又据《姓谱》 注云: “有莘氏女采桑伊川,故伊尹以邑为氏。”望出陈留、河南、山阳。③或为鲜卑姓所改。郑樵注云:“伊娄氏改为伊氏。” 《姓氏考略》 据 《魏书·官氏志》 亦注: “拓跋邻以次弟为伊娄氏,后改为伊氏。” ④清代高丽族亦有伊姓。原籍无考。《清通志·氏族略》有载。⑤锡伯族、满族之伊姓,皆为伊拉哩氏所改。后或取其首音谐以汉字“”而为单姓。见《中国人的姓名·锡伯族》及刘庆华《满族姓氏录》。

猜你喜欢

  • 读音:Hè【源】①系自姜姓。齐桓公支庶齐庆父之后皆以庆为氏,至东汉汝阴令庆仪,其曾孙侍中庆纯避安帝父之讳,改为贺氏(6,7,9,12,17)。②代北贺兰氏、贺赖氏、贺敦氏等后均改为贺氏(6,12,17

  • 读音:Wēi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姓氏词典》引 《晋书》亦载,“晋有萎莎胡。”未详其源。

  • 湻于

    读音:Chúnyú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亦曰州公,姜姓。《风俗通》 曰: ‘春秋时小国也。桓五年,不复其国,子孙以国为氏。唐元和初,避嫌宪宗名,改为于氏。”今多作“

  • 敖佳特

    读音:ojiātè【综】 清镶蓝旗蒙古马甲杨乌利之妻为敖佳特氏(260)。又,镶黄旗蒙古鸟枪护军齐齐克之妻为敖雅特氏(260),〔敖雅特〕似即敖佳特之异译。

  • 读音:shěng【音】 省氏有Shěng、Xǐng两音。参见省(Xǐng)。【源】 春秋时宋大夫省臧之后,见《姓源》(17,62)。【望】 河南(17,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 格勞

    读音:Géláo景颇族姓氏。瓦切娃时景颇二十六姓之一,见《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

  • 陸弗

    读音:Lùfú现行罕见复姓,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源。(按: 疑此即“陆费”氏,费、弗古通,音或当为lùfèi,姑存疑。)

  • 读音:láng【源】 春秋时齐大夫琅过之后(17,62)。亦见《姓苑》(6,7,12,15)。【望】 齐郡(17,418)。【布】 北京、四川成都等地均有此姓(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四川之成

  • 楊吉爾

    读音:Yángjí’ěr【综】锡伯族姓,汉姓为杨(201,433)。疑即杨佳氏。

  • 阿國

    读音:Āguó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由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