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Fú

伏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祖辈名号为姓氏,源于风姓,伏羲后裔。伏羲氏苗裔,有用“”作为自己姓氏者,遂成伏姓。二是改姓。北魏俟伏斤氏改为伏氏。

伏姓春秋战国时主要分布于山东章丘一带,两汉及曹魏时期有移居今山东安丘、山西太原、河北高阳的。南北朝至隋唐以后,今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湖北、湖南等地均有伏姓入居。宋元之际,伏姓在今湖南繁衍得格外兴旺,并在今四川、重庆以及两广之地散布。明初,山西伏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北京等地。明末湖广填四川,伏姓有入居今四川、重庆的。如今,伏姓尤以湖南等地为多。

伏姓历史人物有伏胜,一名伏生,西汉经学家。早年任秦博士,专治《尚书》,是西汉今文《尚书》最早的讲授者。伏羲娥,伏胜女,才女,世称伏女。文帝时伏胜九十余岁,行动艰难,不能正言,使女传《尚书》于晁错,得二十八篇。伏恭,东汉经学家。曾任常山太守。敦修学校,教授不辍,北州多为“伏氏学”。伏湛,东汉臣,名儒。少传父业,教授数百人。为人笃信好学,时称师表。

伏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一十四位。


【源】 ①系自风姓。古帝伏羲之后,见《姓苑》(9,11,12,17)。②春秋时孔子弟子虙不齐之后,虙、伏、宓三字古时相通(60,62)。③北魏时俟伏斤氏后改为伏氏(11,12,17)。【望】 济南、太原、高阳(17,21,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尤以湖南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伏姓人数68%。【人】 伏胜,汉时济南人,曾为秦博士,汉文帝时求能治尚书者,胜时年90余,老不能行,使晁错往受之,得29篇,撰有尚书大全(6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尚义,山东之昌乐、东平,辽宁之清原,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甘肃之永登、徽县,贵州之普安,云南之河口,四川之通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风姓,伏羲之后,遂以为氏。与任、宿、须句、颛臾同祖。” 此以名号为氏。②又注: “俟伏氏改为伏氏。” (《中国姓氏大全》、《姓氏词典》 据 《魏书·官氏志》 俱引作“俟伏斤氏”改为伏氏。) ③ 《姓氏考略》 注云: “汉济南多伏姓,孔子弟子虑不齐之后。虑、伏、宓并通。”

西汉有伏胜; 南朝梁有伏迁; 晋代有伏滔,游击将军; 唐代有伏适,医家。

猜你喜欢

  • 丘林

    读音:qiū lín【源】 ①汉时匈奴四姓有丘林氏,见《后汉书·南匈奴传》(11,70)。②北魏献帝之弟为丘林氏(9,70)。【变】 ①亦作〔邱林〕(12,17)。②后改为林、丘二氏,见《魏书·官氏志

  • 精奇哩

    读音:Jīngqílī【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二派,出精奇哩乌拉,黑龙江等地(23,63,180,260)。系以地名为氏(23)。【变】清驻防达虎里镶黄旗中有精奇理氏,世居黑龙江(260),今达斡尔族

  • 读音:Lì现行傈僳族姓氏。今云南之马关有分布。显而易见,此乃以民族之称为姓。此姓系马关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读音:Xū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按: 蓿,当指苜蓿,疑此以草名为姓。)

  • 杭阿塔

    读音:Háng'ētǎ《姓氏词典》 据 《中国人名大辞典》 收载。其注云: “蒙古族姓,清嘉庆时西安副都统图明阿,姓此氏。”

  • 唐兀吾密

    读音:Tángwùwúmì《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中国人名大辞典》 注云: “蒙古族姓。元至元中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卜颜贴木儿,姓此氏。”

  • 读音:Nài能姓出自春秋时期的熊姓。熊挚,本该被立为楚国的君主,但由于残疾,不能立为王,于是就把他封于夔(今湖北秭归东),后楚国以夔国不祭祀祖先为由,灭掉了夔国。后人为避免株连,就去掉熊下四点

  • 读音:hào【源】 ①相传为古帝昊英氏之后,见《风俗通》(1,6,12,17,60)。②相传为古帝少昊氏之后(1,6,12)。③相传为古帝太昊氏(即太皞氏,亦作太皓,一说,即伏羲氏)之后(17,62)

  • 阿溜

    读音:Āliū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耶布

    读音:Yēbù【源】 彝族姓(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