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
【源】 ①春秋时郑穆公之子去疾之后,有去疾氏,去疾氏之后改为去氏(60,62)。 ②汉时匈奴右贤王去卑,其后或以去为氏,见《汉书·南匈奴传》(60,62)。【布】 台湾嘉义(64,68,261)、北京(91)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云南之泸水等地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姓氏考略》亦收载并注其源:①“去疾氏之后。”此以名为氏,系出姬姓。②又注:“《后汉书·南匈奴传》有右贤王去卑,其后或以为氏。”此亦以名为氏,出自匈奴族。
五代时有去诸。
【源】 ①春秋时郑穆公之子去疾之后,有去疾氏,去疾氏之后改为去氏(60,62)。 ②汉时匈奴右贤王去卑,其后或以去为氏,见《汉书·南匈奴传》(60,62)。【布】 台湾嘉义(64,68,261)、北京(91)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云南之泸水等地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姓氏考略》亦收载并注其源:①“去疾氏之后。”此以名为氏,系出姬姓。②又注:“《后汉书·南匈奴传》有右贤王去卑,其后或以为氏。”此亦以名为氏,出自匈奴族。
五代时有去诸。
读音:Yǐ【综】 源出不详。见《中华姓府》(63)。浙江上虞(279)、山西平陆(298)等地均有此姓。《姓氏词典》引《姓谱》收载。未详其源。(按:当以器具为氏,如桌氏、橜氏之类。)
读音:Gǔn/Goen,Guwn【综】 音衮,见《太平图话姓氏综》(444)。清时河南河内(今河南沁阳)(444)、广西钦州(364)等地均有此姓。
读音:Nǚněipǔ彝族姓氏,彝语“女”为黄牛之意,“女馁谱”即“黄牛氏族”,以之为姓。后或改单姓“黄”,盖取其汉意“黄牛”之首字而得。见《中国人的姓名·彝族》。
读音:chuò【音】 婼氏有Chuò、Ruò二音(17,84,91)。且源出不同,参见婼(Ruó)姓。【源】①春秋时鲁大夫叔孙婼之后(17,60,62)。②战国时韩哀侯少子婼,其后以王父名为氏(17,
读音:měng【源】 ①系自子姓。春秋时宋微子之后(17,60)。一说,宋大夫猛获之后(17,62)。②鄂伦春族玛哈依尔氏,汉姓为猛(190,191)。③明、清时云南顺宁府土知府猛氏,布郎族(253)
读音:Gùshí【综】 清镶白旗蒙古马甲鄂尔和之妻为顾什氏(260)。
读音:Wūzhālèhú【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珲春(23,63,180,260)。【变】 亦作〔乌扎尔瑚〕(180)、〔吴扎尔瑚〕(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珲春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
读音:Kēlètèsī锡伯族姓氏。后或改为单姓“柯”,盖取科勒特斯之首音谐汉字“柯”而为单姓。见《中国人的姓名·锡伯族》。
读音:Zòng【源】周平王之子精,封于纵,后因以为氏(60,63)。【变】亦作从(16)。【布】安徽淮南(362)、河南洛宁(294)、山东沂水(332)、湖南湘潭(373)、台湾嘉义(64)、高雄、
读音:Jīngzòng【源】 系自姬姓。周平王长子名精,封于纵邑,为精纵氏,精氏,见《姓氏英贤传》(6,7,12,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姬姓。周平王子精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