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
【源】 ①春秋时郑穆公之子去疾之后,有去疾氏,去疾氏之后改为去氏(60,62)。 ②汉时匈奴右贤王去卑,其后或以去为氏,见《汉书·南匈奴传》(60,62)。【布】 台湾嘉义(64,68,261)、北京(91)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云南之泸水等地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姓氏考略》亦收载并注其源:①“去疾氏之后。”此以名为氏,系出姬姓。②又注:“《后汉书·南匈奴传》有右贤王去卑,其后或以为氏。”此亦以名为氏,出自匈奴族。
五代时有去诸。
【源】 ①春秋时郑穆公之子去疾之后,有去疾氏,去疾氏之后改为去氏(60,62)。 ②汉时匈奴右贤王去卑,其后或以去为氏,见《汉书·南匈奴传》(60,62)。【布】 台湾嘉义(64,68,261)、北京(91)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云南之泸水等地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姓氏考略》亦收载并注其源:①“去疾氏之后。”此以名为氏,系出姬姓。②又注:“《后汉书·南匈奴传》有右贤王去卑,其后或以为氏。”此亦以名为氏,出自匈奴族。
五代时有去诸。
读音:Hèsuì【源】晋州稽胡,即步落稽,乃入塞已久之匈奴,晋初赐姓呼延,居西夏州。北魏正始中,呼延勒为定州刺史,赐姓贺遂氏(7,12,60)。一说,贺遂氏原居瀚海北贺术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布尔根省
读音:E-mùlā【综】 清驻防杭州满洲镶黄旗中有阿穆拉氏(256)。
读音:liú kūn【源】 《穆天子传》有留昆氏归玉。《竹书纪年》云,留昆,国名,是以国为氏(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穆天子传》有‘留昆氏归玉’,《竹书纪年
读音:Zhuōxiǎn【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雅尔浑费颜(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雅尔浑、费颜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未详其他。
读音:Zhōu'gài【源】 春秋晋孝公时有周盖氏,见《姓氏英贤传》(21,63)。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词典》 引 《姓氏英贤传》 收载;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亦收,其据《万姓统谱》 云:
读音:Yú【源】①吴后有馀氏,见《路史》(60,62)。②越王无疆之次子蹄守欧馀山之阳,有馀氏(60,62)。③晋时有馀頠,著《复姓录》。自云出自傅馀氏(6,12)。韩馀氏、傅馀氏、夫馀氏均为汉时复姓
读音:Wūchálǎ【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二派,出安褚拉、乌拉等地(23,63,180,260)。【变】 ①一作〔吴察喇〕(260)。②清正白旗满洲马甲德门泰之妻为乌察拉氏(260),〔乌察拉〕似即
读音:Niǎosú【源】 帝尧之臣伯益(即大费)养鸟兽有功,赐姓嬴。伯益之次子大廉,大廉之四世孙仲衍,鸟身人言(当为古代部落之原始图腾),为太戊御有功,赐为鸟俗氏(6,11,26,60)。【变】 作〔
读音:Pān【源】 见《姓苑》。或系萌字之讹(7)。【布】 台湾桃园、屏东等地均有此姓(68,261)。
读音:Sǎzhúdǎi元代蒙古族姓氏。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 《续通志·氏族略》译作“森济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