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古口引

古口引

读音:gǔ kǒu yǐn

【源】 代北人姓(7,9,27)。一说,为若口引氏衍变而成(70)。【变】 后改姓侯氏(6,17)。或改为引氏(60),或改为古氏(9),或改为古口(62)。一说,古口引氏即胡古口引之异译(27)。


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注据《魏书·官氏志》 云: “代北姓,后改为引氏。”

(按: 中华书局标点本《魏书·官氏志》 并无“古口引” 氏,而以 “胡古口引” 四字姓入列,“后改为侯氏。”其 (校勘记)载之颇详,兹节录於下。)

“胡古口引氏后改为侯氏”: 《广韵》、《姓纂》、《姓解》“胡古口引”作“古口引”; 《姓纂》、《辨证》、《氏族略》作“古引”。沈涛 《随笔·五》 以为 “今本误衍一 ‘胡’ 字”。《疏证》 以为古“”“”音通,“氏既改 ‘侯’ 明旧必有 ‘胡’ 字无疑。” 《胡姓考》据本书 (按: 指《魏书》 卷九 《肃宗纪》) 见 “胡引祖”,以为此姓当为“胡引氏”,《官氏志》 作“胡古口引氏”,盖涉上 “若口引氏” 而衍。今按: 氏既改“”,旧氏必有 “” 字之说,实不尽然,如 “出连”之改“”,“是楼” 之改“”,“土难” 之改“”,“屋引”之改“”,在读音上原姓与改姓并无关系。诸姓氏书皆无“”字。《广韵》且注明 “”字“公户切”,岂可一概视为省文或脱字? 疑 《志》本作“古口引氏”,当时又别作“胡口引”,后人旁注“”字,羼入正文。“古口引” 既亦作 “胡口引”,亦可省作“古引”或“胡引”,故姓氏或作 “古引”,而 《肃宗纪》 有 “胡引祖”。

猜你喜欢

  • 读音:Shèng盛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源自姬姓。周武王灭商后,分封了许多同姓诸侯国,其中就有盛国,后为齐国所灭。盛国公族子孙遂以国名为姓。二是为改姓,汉元帝名刘奭

  • 读音:páo【源】春秋时秦将麃玉之后,见《风俗通》(1,15,21,26)。 【人】麃韵,春秋时鲁人(7,21)。麃宣,汉时太守(9,12,15)。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姓氏考略》

  • 拉布

    读音:Lābù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读音:Zhēng【音】 征氏有Zhēng、Zhǐ二音(15,17,63)。参见徵(Zhǐ)姓。 【源】 ①商时有理徵,字德灵,以直道不容于纣而死,其子利贞逃难于伊侯之墟,其后有征氏(10,12,17)

  • 歐侯

    读音:Ōuhóu【源】 越王无疆之后,见《路史》(60,62)、《姓考》(17)。《前汉书·外戚传》中有欧侯氏(7,11,21)。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据《路史》 注云:

  • 茨薩

    读音:Císà【源】 彝族姓(375)。

  • 杭阿里

    读音:Háng'ēlǐ《姓氏词典》 据 《中国人名大辞典》 收载,其注云: “蒙古族姓。清嘉庆时总兵德宁姓此氏。”

  • 俟元

    读音:sì yuán【综】 代北姓,后改为元氏(12,15,21,63)。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后改为单姓元。

  • 读音:Xuǎn【源】见《姓苑》(15,21)。 【布】江苏武进(314)、安徽淮南(362)、四川成都、北京(9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北京、广东之吴川、四川之成都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

  • 读音:Shàn单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封邑为姓氏,源于姬姓。周成王封小儿子臻于单邑,子孙便以封地为姓。二是少数民族改姓,为北魏复姓可单氏、阿单氏、渴单氏,入中原后改为单姓单氏。单姓发源于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