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í

【源】 ①相传黄帝之臣夷牟作矢,为夷姓之始(60,62)。②相传后羿姓夷,故自虞夏时已有夷姓(7)。③系自妘姓。周时诸侯国(故城在今山东即墨西之庄武故城),相传为陆终之子求言之裔,《左传》记,纪人伐夷,即此夷也(4)。④春秋时周大夫诡诸食采于夷(为周时畿内邑),即城父(故城在今河南宝丰东40里),其后以邑为氏(12,17,60)。⑤春秋时邾娄之后,见《路史》(17)。⑥湘西苗族龙姓中包涵有夷等小姓(116)。【望】 城阳(60,418)。【布】 上海(92)、嘉定(351)、江苏武进(314)、湖北黄梅(361)、四川(59)、台湾彰化(64)等地均有此姓。【人】 夷射姑,春秋时邾国大夫(21)。夷福,明时甘肃静宁人,正德中任福州卫指挥(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江西之新余、湖北之利川、山西之长治及榆次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 《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①《姓氏考略》注云: “黄帝之臣夷牟作矢。为夷姓之始。”②郑樵注云: “䢵 (按: 或作 ‘妘’) 姓, 春秋夷,诡诸之裔,子孙以国为氏。”诡诸之夷,古国名,杜预注云: “在城阳庄武县所治夷安县是其地。”即今山东即墨庄武故城。③又注: “逸民夷逸。”夷逸,周代隐士。④又注: “齐大夫夷仲年之后。”此当系出姜氏。⑤又注: “邾大夫夷射姑 (之后)。”且称:“夷氏有四: 夷诡诸之后为夷氏; 又: 逸民夷逸、齐大夫夷仲年、邾大夫夷射姑之后,皆以名字为氏。”

《姓氏词典》称:“以采邑为姓氏 (据 《姓苑》)。夷,周畿内邑,即城父,为周大夫诡诸采邑,后被晋国侵占,夷诡诸后代有夷逸。” 与郑樵所注不同,且有乖於史。不从。

《中国姓氏大全》称: “夷,周代诡诸的采邑,在今安徽亳 (音bó) 县东南。”误。

战国时有夷之,治墨家之学; 汉代有夷长公; 明代有夷福,福州卫指挥。

猜你喜欢

  • 勿吉

    读音:wù jí【源】 勿吉,古族名,北魏时分布在今松花江、牡丹江流域及黑龙江中下游,东至日本海,南抵长白山,与高句丽相接。隋唐时称靺鞨。以部为氏(60,62)。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

  • 读音:Shèng盛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源自姬姓。周武王灭商后,分封了许多同姓诸侯国,其中就有盛国,后为齐国所灭。盛国公族子孙遂以国名为姓。二是为改姓,汉元帝名刘奭

  • 胡咄葛

    读音:hú duō gě【源】 唐时回纥内九族第二姓为胡咄葛氏,见《唐书》(17,60,62)。历史上回纥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唐书》注云:“回纥九姓,二曰胡咄葛。”回纥九姓为: 胡咄

  • 王佳

    读音:Wángjiā【综】 王佳官文,清道光中隶于内务府正白旗汉军,字秀峰,有功抬入满洲正白旗,咸丰年中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一等果威伯(61,72,254)。《姓氏词典》收载。其据《中国人名大辞典》

  • 豹皮

    读音:Bàopí【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

  • 读音:Bié别姓为古代别成子的后代。别姓起源及早期活动地主要在中原一带。别姓历史人物有宋朝别之杰,官至端明殿学士,加兵部尚书,擢参知政事。为人忠厚,为官清廉,不畏权贵。别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

  • 封具

    读音:fēng jù【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郑公子具食采于开封,因氏(12,60)。【人】 封具孤父,春秋时郑大夫(12,21)。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姬姓,郑公子具

  • 读音:cè【源】 古有策疆,策氏当为其后(60,63)。【布】 广东(92)、台湾(68,26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 策敏,明时贺县人,成化中长沙县丞(21,24)。现行罕见姓氏。今河北之辛集

  • 读音:Yuè【音】 说氏有Shuō、Yuè二音(17)。且源出不同,参见说(Yuè)姓。【源】言说之说亦姓也(7,60,61)。【布】四川成都有此姓(91)。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收载,其注引

  • 读音:Gǒu《姓氏词典》收载。其注引《姓解》云: “系狗姓分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