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í

【源】 ①相传黄帝之臣夷牟作矢,为夷姓之始(60,62)。②相传后羿姓夷,故自虞夏时已有夷姓(7)。③系自妘姓。周时诸侯国(故城在今山东即墨西之庄武故城),相传为陆终之子求言之裔,《左传》记,纪人伐夷,即此夷也(4)。④春秋时周大夫诡诸食采于夷(为周时畿内邑),即城父(故城在今河南宝丰东40里),其后以邑为氏(12,17,60)。⑤春秋时邾娄之后,见《路史》(17)。⑥湘西苗族龙姓中包涵有夷等小姓(116)。【望】 城阳(60,418)。【布】 上海(92)、嘉定(351)、江苏武进(314)、湖北黄梅(361)、四川(59)、台湾彰化(64)等地均有此姓。【人】 夷射姑,春秋时邾国大夫(21)。夷福,明时甘肃静宁人,正德中任福州卫指挥(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江西之新余、湖北之利川、山西之长治及榆次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 《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①《姓氏考略》注云: “黄帝之臣夷牟作矢。为夷姓之始。”②郑樵注云: “䢵 (按: 或作 ‘妘’) 姓, 春秋夷,诡诸之裔,子孙以国为氏。”诡诸之夷,古国名,杜预注云: “在城阳庄武县所治夷安县是其地。”即今山东即墨庄武故城。③又注: “逸民夷逸。”夷逸,周代隐士。④又注: “齐大夫夷仲年之后。”此当系出姜氏。⑤又注: “邾大夫夷射姑 (之后)。”且称:“夷氏有四: 夷诡诸之后为夷氏; 又: 逸民夷逸、齐大夫夷仲年、邾大夫夷射姑之后,皆以名字为氏。”

《姓氏词典》称:“以采邑为姓氏 (据 《姓苑》)。夷,周畿内邑,即城父,为周大夫诡诸采邑,后被晋国侵占,夷诡诸后代有夷逸。” 与郑樵所注不同,且有乖於史。不从。

《中国姓氏大全》称: “夷,周代诡诸的采邑,在今安徽亳 (音bó) 县东南。”误。

战国时有夷之,治墨家之学; 汉代有夷长公; 明代有夷福,福州卫指挥。

猜你喜欢

  • 那木達拉

    读音:Nāmùdálā【综】 清正黄旗蒙古马甲德色勒之妻为那木达拉氏(260)。

  • 读音:Yún【源】 溳水,在今湖北,居者以水名为氏(91)。【布】分布较广,人数不多(91)。《中国姓氏大全》 收载,其注云: “较罕见姓,分布较广。涢水,在今湖北,居者以水名为姓。”

  • 读音:Pān【源】 同藩。见《姓谱》(17)、《千家姓》(418)、《字汇》(86)。【望】 荥阳(418)。【人】 籓俊,明时保宁人,清远令(19,21)。

  • 读音:Fēng酆姓主要是以国名为姓,源于姬姓。武王克商,封己弟于酆邑(今湖南永兴北),世称酆侯,其后人以原封国名为姓。酆姓较为少见,后在京兆郡发展成望族,世称京兆望。酆姓历史人物有酆谋,太平天国举

  • 安帳

    读音:Ānzhàng【综】 裕固族姓。亚拉各家、贺郎格家、西八个家、五个家、东八个家、四个马家、大头目家、杨哥家、罗儿家、曼台等10个部落均有此姓。源出亚拉各家部落首领奄章之名,已有500多

  • 圖木爾齊

    读音:Túmùěrqí【源】 ①清时驻防新疆伊犁之锡伯族有图木尔齐氏(201)。②清镶黄旗满洲闲散和托之妻为图木尔齐氏(260)。【变】 ①后改为涂、佟两氏(201)。②清正黄旗满洲护军牧臣之妻为图墨

  • 八魯剌忽

    读音:Bālǔlàhū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氏族》收载; 《续通志·氏族略》译作“巴哩勒呼”。

  • 椒丘

    读音:Jiāoqiū【源】 椒丘(故城在今江西新建东北),地名,以地为氏(91)。土高四堕曰椒丘,《离骚》所谓驰椒丘且焉止息,此以所居为氏(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

  • 格沙斯日

    读音:Géshāsīrì纳西族姓氏。今云南之宁蒗、永宁有分布。“斯日”,意为“(同)一根骨头”,以表同一血脉; “格沙”,男始祖名,以名为氏。见《中国人的姓名·纳西族》。

  • 读音:Jiǎo【源】 黄帝时缴父之后(60,62)。【布】 陕西城固(383)、台湾新竹(64)、桃园(68,261)、河北大城、静海(62)、交河、河间、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 缴顺,宋神宗时由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