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
【源】 见《姓苑》(21,60,62)。【布】四川德昌(333)、浙江上虞(279)、贵州黎平(358)、台湾台南、高雄(68,261)、北京通县、河北香河(62)、大厂等地均有此姓。【人】奈永祯,明时安徽凤阳人,成化举人,任阳谷县教谕(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景县、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湖北之老河口、广西灌阳、广东之澄海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姓氏考略》 引 《姓苑》收载,未详其源。
明代有奈亨,宣德间进士,官户部侍郎。
【源】 见《姓苑》(21,60,62)。【布】四川德昌(333)、浙江上虞(279)、贵州黎平(358)、台湾台南、高雄(68,261)、北京通县、河北香河(62)、大厂等地均有此姓。【人】奈永祯,明时安徽凤阳人,成化举人,任阳谷县教谕(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景县、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湖北之老河口、广西灌阳、广东之澄海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姓氏考略》 引 《姓苑》收载,未详其源。
明代有奈亨,宣德间进士,官户部侍郎。
读音:Míng【源】 战国时赵国贤人窦犨,字鸣犊,非罪被杀,子孙以字为氏(7,60)。亦见《姓苑》(17,21,24)。【望】 河东(17,418)。【布】 浙江上虞(279)、广东等地均有此姓。【人
读音:kuí【源】 ①葵丘为地名(故地在今河南兰考之旧考城东30里),受封者以为氏,有葵氏(60,62)。②商末殷民七族有终葵氏,其后或改为葵氏(60,62)。【布】 江西萍乡(371)、丰城(357
读音:Gōnggélǎbù【源】 清时蒙古八旗姓。世居克什克腾(23,63,260)。【变】 亦作〔功格喇普〕(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克什克腾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读音:Bólákèqítè【综】 清正白旗蒙古马甲常德之妻为博拉克齐特氏(260)。
读音:Xīdǒulú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注“悉什卢”云: “后魏代北姓,后改为索卢氏。见《魏书·官氏志》。一作悉斗卢氏; 一作奚什卢。”
读音:Xióngkángní普米族姓氏。今云南之宁蒗、永年有分布。出自 “百门岁母贡” (汉意:威武的豹子山)部落。《中国人的姓名·普米族》有载,未详其他。
读音:Cóngbāwǎ【源】 夏里巴人姓。世居西藏聂拉木樟木口岸与定结陈塘区(435)。
读音:Zǐxiàn【源】 ①系自妫姓,春秋时陈桓公之孙子献之后,见《世本》(4,6,12,17,60)。②系自姜姓,春秋时齐大夫子献之后,见《风俗通》(6,12,60)。【人】 子献辽,春秋时楚文王大
读音:Lù陆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国名为姓,出自陆浑国。春秋时有一国名为陆浑国(今河南嵩县),后被晋国所灭,陆浑国遗民遂以陆为姓。二是以封地为姓氏,源于妫姓,战国时齐宣王少子通,被封于
读音:Yì【源】 ①源于商朝。《商书》有谊柏、仲伯作典宝。《汉书·古今人表》作义伯。义姓当始此(11,60,62)。②义渠之后有义姓(17,62)。义渠乃春秋时西戎之一,分布于岐山、梁山、泾水、漆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