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zhēng《印薮》有争不识、争同。(见《正字通》)
读音:Lěi【源】①秦后有垒氏(60)。②汉时有中垒校尉,掌北军垒门之内,而又外掌西域事之官,子孙以官为氏(60,62)。③后赵有垒澄,本姓裴,后改焉,见《后赵录》(60,62)。【望】河东(17,4
读音:Jiù【源】 见《姓苑》(6,7,9,12,17)。【望】 绛郡(17,418)。【布】 安徽淮南(362)、北京(91)、台湾高雄(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旧疆,汉时上党太守(15
读音:Dáɡǔ’ěrduōxīn【综】 清满洲镶蓝旗中有达古尔多新氏(259)。
读音:Sàijì【源】清蒙古八旗姓。凡二派,出科尔沁、察哈尔等地(63)。
读音:Duànyáng【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大陆北方有此姓(91)。罕见之复姓。《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中国姓氏大全》 称: “现代北方有 (此姓)。”
读音:Chìqǐdǎi【源】 元时色目三十一氏中有赤乞歹氏(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奇彻勒岱〕(24)。元代 “色目人”姓氏。乃元代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
读音:A-péng【综】 僜人姓。世居西藏察隅(171)。后又分为阿朋阿马细、阿朋达包灵两姓(435)。
读音:Yǔ/Yeu【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
读音:Zhǎng sūn长孙姓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改姓。孝文帝时,因拓跋姓为魏朝皇族宗室之长门,故改姓为长孙氏。二是源自北魏。长孙姓早期在西北地区居住,望族居于济阳郡(今河南兰考)。长孙姓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