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ǐn

【源】 ①引为夏时侯国,子孙以国为氏(21)。亦见《姓苑》(15,21)。 ②春秋时鲁公族之后有引氏,见《路史》(17,60)。 ③北魏孝文帝时改代北古口引氏为引氏,见《魏书·官氏志》(60,62)。【布】 北京、湖北武汉(91)、河北三河(285)、广东顺德(363)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太原、大同、阳泉、忻州、灵石,湖北之武汉等地均有分布。汉族有此姓。《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亦收载。《姓氏考略》 注其源: ①其据 《路史》 注云: “鲁后有引氏。”此当系出姬姓。②其据 《魏书·官氏志》 注云:“古口引氏改为引氏。” (按: 今中华书局标点本 《魏书·官氏志》 无“古口引”,而作“胡古口引氏,后改为侯氏。”其“校勘记”称: 《广韵》、《姓纂》、《姓解》,“胡古口引” 作“古口引”; 《姓纂》 卷五、卷六,《辨证》、《氏族略》 作“古引”; 沈涛 《随笔》 五以为“今本误衍一 ‘胡’ 字”。《疏证》 以为古 “”、“”音通,“氏既改误,明旧氏必有 ‘胡’ 字无疑。”《胡姓考》 据本书 (按: 此指 《魏书》) 卷九 《肃宗纪》,见 “胡引祖”,以为此姓 “当为 ‘胡引氏’,《官氏志》 作 ‘胡古口引氏’,盖涉上若口引氏而衍。”今按: 氏既改侯,旧氏必有 “”字之说,如出连之改毕,是楼之改高,土难之改山,屋引之改房,在读音上原姓与改姓并无关系。诸姓氏书皆无 “” 字,《广韵》 且注明 “”字“公户切”,岂可为省文或脱字?疑 《志》本作 “古口引文”,当时又别作 “胡口引”,后人旁注“”字,羼入正文。“古口引” 既亦作“胡口引”,亦可省作“古引”或“胡引”。故姓氏书或作 “古引”,而 《肃宗纪》 有“胡引祖”,所论很是,与 《姓氏考略》所引 “改为引氏”之说不同。

《姓氏词典》 称: “元有引住。”

猜你喜欢

  • 和濟

    读音:Héjǐ【综】 清正红旗满洲养育兵都尔得之妻为和济氏(260)。

  • 長沙

    读音:Chángshā【源】 长沙,地名,以地为氏(60,62)。【布】 汉时扶风万年县(故城在今陕西临潼北)有长沙姓,见《仓颉庙碑》(26,60,62)。历史上罕见之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

  • 烏勒錫

    读音:Wūlèxī【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长白山(23,63,180,260)。【变】 ①后改为吴氏(180)。②亦作〔吴尔锡〕(260)、〔乌尔锡〕(18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长白山地方,乃

  • 读音:Lǒng【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台湾彰化(68,261)、北京、湖北武汉(9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运城,湖北之武汉,湖南之冷水江,广东之新

  • 读音:chén【源】 ①伏羲之裔巴子分封于辰,即辰州(故城在今湖南沅县),其后以国为氏,见《国名纪》(17)。②周文王之孙蔡仲胡,亦称公孙辰,其后有辰氏,见《路史》(17,60)。③辰韩为朝鲜半岛上古

  • 台吉

    读音:Táijí【综】 清镶黄旗蒙古马甲松郭图之妻为台吉氏(260)。

  • 读音:Xún/Shyun,Syun【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

  • 朱 襄

    读音:Zhūxiāng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姓解》注云: “古天子朱襄氏之后。”或称: “相传朱襄,伏羲命为飞龙氏,造书契。”

  • 索爾

    读音:Suǒěr【源】 彝族姓(375)。

  • 读音:Gū【综】 源出不详。四川安县有此姓(322)。现行较罕见姓氏。今陕西之韩城,山西之阳泉、长治、临汾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由韩城市公安局提供。《山西人口姓氏大全》亦收载。未详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