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
【源】 见《姓苑》(15,21,60)。【布】 江苏铜山拾屯(62)、台湾(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云南之泸水、安徽之霍山、山东之平邑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中文大字典》转引《姓苑》亦收载,未详其源。
晋代有拾虞; 唐代有拾得; 宋代有拾寅。
【源】 见《姓苑》(15,21,60)。【布】 江苏铜山拾屯(62)、台湾(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云南之泸水、安徽之霍山、山东之平邑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中文大字典》转引《姓苑》亦收载,未详其源。
晋代有拾虞; 唐代有拾得; 宋代有拾寅。
读音:Jíhóu【综】 彝族姓。属金古家支,居云南宁蒗、永胜等地(375)。
读音:Luánshū【源】 春秋时晋大夫栾书之后,见《姓源》(17,62,63)。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词典》 收载,其注据《姓源韵谱》云: “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春秋时晋国大夫栾书之后。”此当
读音:liáng【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郑穆公去疾,字子良,其后以字为氏,见《姓考》(3,7,9,12)。②下邳有古良城(在今江苏邳县南)、幽州有良乡(在今北京房山),必有以地名为氏者(60,62)
读音:Bāyǎěrqí【源】 ①清满洲八旗姓。世居诺罗(23,63,180,260)。 ②清蒙古正白旗中有巴雅尔齐氏(259)。清代满族姓氏。世居诺罗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读音:Shāo’ní景颇族姓氏。汉意为 “油”,以之为氏。《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 收载,未详其他。
读音:Xí习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春秋时有诸侯国习国(今陕西丹凤),国灭后,其族人有以原国名命姓者,为习姓。二是以地名为姓,源于姬姓。春秋时有地名少习(今陕西商县东),后称为武关
读音:Suí【源】①西魏置绥州,故治在今陕西清涧北,以地为氏(12,21,60)。②鄂温克(369)、回等民族均有此姓。【布】内蒙古乌审旗(369)、北京、辽宁沈阳(9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
读音:Qiè【源】 见《中华姓府》(63)和《新编千家姓》(73,91)。【布】 河南临汝怯庄(62)、台湾高雄、台中、桃园(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河南之义马有分布。《新编
读音:ruò luó鲜卑姓有若罗氏。(见《晋书》)
读音:Yíjuàn【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