斡耳那
【源】元时人姓(57)。斡耳那,亦译作斡剌纳儿,系蒙古部落名,以部为氏。【变】①清《续通志·氏族略》作〔斡尔喀〕(24)。②脱怜,斡儿纳氏,元至治三年任南台御史,见《至正金陵新志》(399),〔斡儿纳〕似即斡耳那之异译。一说,即阿儿剌氏(399)。
《姓氏词典》收载,其据《中国古今人名大辞典》注云: “蒙古族姓。元有千户怯怯里,姓此氏。”
【源】元时人姓(57)。斡耳那,亦译作斡剌纳儿,系蒙古部落名,以部为氏。【变】①清《续通志·氏族略》作〔斡尔喀〕(24)。②脱怜,斡儿纳氏,元至治三年任南台御史,见《至正金陵新志》(399),〔斡儿纳〕似即斡耳那之异译。一说,即阿儿剌氏(399)。
《姓氏词典》收载,其据《中国古今人名大辞典》注云: “蒙古族姓。元有千户怯怯里,姓此氏。”
读音:Tǎtǎěr【源】①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察哈尔(23,63,260)。源自元时蒙古塔塔儿氏(23)。②清时实宝禅氏改为塔塔尔氏(23)。③清驻杭州满洲八旗中亦有塔塔尔氏(256)。【变】一作〔塔他
读音:Fúsìlóng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后周大将军伏俟龙惠。”或作“伏侯龙”。盖侯、俟形近而讹,真伪莫辨,姑兼收。
读音:chì léi【源】 代北姓(12)。一说,即叱卢氏,古雷字音与卢同,见《姓氏寻源》(60,62)。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姓氏考略》注云: “《姓氏寻源》: ‘即叱
读音:Nuò【源】①见《姓苑》(15,21,60)。诺水(今四川通江西),当以水名为氏(60,62)。②清满洲人姓(260)。 【布】山东新泰(359)、台湾(64)、云南建水(409)等地均有此姓。
读音:Zú【源】见《广韵》(62,80)、《姓解》(7,9,12,21)。【变】亦作鉐(7,11)。【望】彭城(11,12,15,418)。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归“入声”部。其注云:
读音:Shuò【音】 旧读时(Shí)(84)。【源】 见《姓苑》(15,21)。武都氐姓,见《西秦录》(60,62)。【布】 湖南湘潭(373)、河北万全(326)、安徽淮南(362)、浙江余姚(3
读音:Zēngkēsī裕固族姓氏。或称 “增斯恩”。本户族名,后以为姓。或改为单姓 “郑”,盖取 “增柯斯”之首音,谐以音近似之汉姓“郑”而得。见 《中国人的姓名·裕固族》。
读音:Jiǎn【源】①周大夫简师父之后(6,7,11,21)。②鲁大夫简叔之后(9,21)。③晋大夫狐鞫居,号续简伯,续,邑也,简,谥也,其后以谥为氏(12,15,17,60)。④耿姓音讹为简氏(9,
读音:xiè bó【综】 偰伯寮巡,元时山东单州守,见《单县志》(21,60)。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元有偰伯寮逊。单州守。”未详其源。
读音:shī春秋时有诗国,亦作邿。(见《左传·杜预注》)以国为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