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Zǎn

昝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由咎姓变化而来。咎有灾祸意,不吉利,于是有人在咎字的口中加一横,成为昝姓。二是以部落名为姓,源于四川蜀人。三系改姓。

昝姓历史人物有昝殷,唐代妇产科医学家,精通理学原理,尤其擅长妇科,撰《产宝》一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产科专著。

昝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六十五位。


【源】 ①昝氏为蜀地姓氏,见《姓苑》(6,11,12)。 ②汉时萧何封于酇,其地在襄阳光化县,其后以为姓。酇省部首为赞,后讹为昝(21)。 ③北魏时改叱卢氏为昝氏,见《魏书·官氏志》(7,60)。一说,昝卢氏改为昝氏(12,27)。 ④唐时吐蕃酋帅有昝氏(7,242)。清时甘肃洮州厅,洮州卫底古族西番头目昝南秀节,其姓为明洪武时所赐(72)。【望】 太原(17,418),彭城(21)。【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昝坚,晋时桓温部将(15,2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河北之魏县及尚义、天津之武清、山西之太原、山东之平度、陕西之韩城、甘肃之永登及酒泉、辽宁之清原,湖北之老河口及武昌、四川之合江及通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土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子感切。何氏《姓苑》有昝氏,蜀人也。望出太原、彭城。” ②或出自鲜卑族。郑樵又注: 代北复姓,“昝卢氏改为昝氏。”③土族之昝姓,则由藏人融入。据传,宋代有两藏族部落,一个叫昝撒 (即现在之东西昝扎); 另一个叫哇尔撒 (即现在的巴扎人),他们都居住在龙王山下,操藏语,与土族共牧于华热 (湟水以北) 地区,现土族中的昝姓人,是融于土中的昝撒藏人,以部为姓,后取“昝撒”之首音,谐以汉姓“” 而为单姓。见 《中国人的姓名·土族》。

晋代有昝坚; 唐代有昝商; 明代有昝诚,成化进士; 又有昝如思,嘉靖进士,官御史; 清代有昝茹类,康熙壬辰进士。

猜你喜欢

  • 读音:rén【源】 见《姓苑》(7,15,21)。【布】 北京有此姓。【人】 人杰,明时开州人,任广东琼州卫左所百户(15,21)。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初见

  • 厙狄

    读音:Shèdí《姓氏词典》 引 《姓解》 收载并注此音。“ 《北史》有厍狄伏连,《北齐书》有厍狄士文,《周书》有厍狄昌。”未详其他。(按:疑此乃“库狄”之讹。)参见“库狄” (kùdí)

  • 㑺蒙

    读音:Xīméng《中国姓氏大全》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 “历史上羌族姓氏。” 《姓氏词典》作“㒞蒙”、“攜蒙”,皆音xiéméng。姑兼收以备考。

  • 莫耐

    读音:Mònài【源】北魏时代北姓,以部为氏(60,62)。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后魏有此姓。”

  • 读音:xiàn见《姓苑》。《列仙传》有羡门。(见《广韵》)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辛集、阜平、冀县,山西之太原、大同、运城、长治、阳泉,陕西之韩城,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姓氏考略》亦收载,

  • 读音:shuò【源】 ①古有朔易国,因以为氏,见《姓源》(17)。②春秋时宋国乐朔之后(60,63)。【望】 南阳(15,21,418)。【布】 四川成都、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四

  • 恩董

    读音:Ēndǒng【综】 土族姓。汉姓为董(195)。

  • 读音:rú【源】 周宣王臣左儒之后,或尹儒之后(60,62)。亦见《韵会》(15,21,24)。【布】四川成都、湖北武汉、北京(91)、山西汾阳(278)、湖南宜章(377)、安徽淮南(362)等地均

  • 读音:Lǔ鲁姓主要是以国名为姓氏,源于姬姓。周武王封周公旦的儿子伯禽于鲁,后鲁国被楚国灭亡,子孙以国为氏。鲜卑族中也有以鲁为姓者。古鲁国,包括现在山东西南部及江苏沛县、安徽泗县一带。秦

  • 拔悉蜜

    读音:Báxīmì【源】 隋唐时回纥外九部中第八姓为拔悉蜜氏,其部在乌德健、北庭。亦作〔阿布思〕(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