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兀攤
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 《续通志·氏族略》 译作 “鸿和坦”。
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 《续通志·氏族略》 译作 “鸿和坦”。
读音:Gōuzhèn【综】 古有钩阵氏(8,15,63)。亦作〔鉤阵〕(8)。
读音:Rǎngsì【源】 孔子弟子壤驷赤之后,见《家语》、《姓氏英贤传》(60,62)。【望】 京兆(17,418)。【人】 壤驷射,汉时光禄大夫,宜陵侯(6)。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读音:Fèimó【源】清满洲八旗姓。凡十三派,出蜚悠城、布尔哈图、萨齐库、宁古塔、长白山、瓦尔喀、辉发、苏完、马察、喇发、木城、巴发、七奇里等地(23,63,180,260)。 【变】①后改为马、麻氏
读音:Chù/Chuh【源】 系自姬姓。周武王第二子唐之后,以采邑为氏者则有傗氏、畜氏、鄐氏、氏(19,21)。
读音:xū【源】 周有戌命之彝,见《宣和博古图》(60)。 【布】浙江上虞(279)、四川成都(91)、安县(322)、上海(91)、江西广丰(328)、安徽淮南(362)、台湾台北(64,68,26
读音:Lètuō【综】 景颇族姓。属景颇支系,汉姓为徐、童(166),亦作〔勒陀〕、〔勒通〕(167)。景颇族姓氏。属景颇支系,为瓦切娃时二十六大姓之一。汉姓为董、徐。见 《中国人的姓名·景颇
读音:Qiàn【源】 见《中华姓府》(63)。茜系草名,或以草名为氏(62)。【布】 山东新泰(359)、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临汾等地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读音:Chén【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江西宁都(280)、浙江上虞(279)、山西汾阳(278)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临汾、长治,山东之平邑等地有分
读音:Yánbùgédǎi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其中华书局版“革” 作 “草”。革、草形近似而讹误。径改。《续通志·氏族略》作“伊伯格勒岱。”
读音:yī【源】 ①古有猗国(故城在今山西猗氏南20里),后因以为氏(17,62)。②古有寒国(故城在今山东潍坊东北),初为寒浞之封邑,伯明逐寒浞,为寒国之君,猗姓。寒浞之子浇封于过(故城在今山东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