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Lín

林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源于姬姓。东周周平王之子姬林开,其子孙以他的字为姓。二是以居住地为姓氏,源于子姓。商纣时期比干的儿子避难居于长林,后世子孙因以为姓。三是改姓。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鲜卑族有丘林氏改为林姓。

林姓发祥于河北境内。春秋时期,林姓散居于周、鲁、齐、卫等地。战国时期,林姓迁至西河。汉时,林姓在济南成为望族。东汉末三国时,林姓大批南迁至江浙一带。西晋末年,林姓进入福建。明清之际,福建、广东沿海地区林姓开始移居台湾。目前林姓在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分布较多。

林姓历史人物有林默娘,真名林默,北宋人。默娘自幼聪颖过人,读书过目成诵,传说能通天佑民、驱邪治病、祈雨济世。父兄遇海难,默娘于大海遍寻父尸,时称孝女。后坐化。乡里人感其恩德,立庙祭祀,后世尊称为妈祖,历代皇帝均有封赠。林则徐,清大臣,一生清正廉洁,忧国忧民。严令禁烟,多有成效。以禁毁鸦片的爱国之举而留名清史。林徽因,建筑学家、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与梁思成一起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中国建筑学的奠基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保护文化古迹作出了重要贡献。文学方面的代表作有《你是人间四月天》《九十九度中》。

林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四十七位。


【源】 ①相传殷商比干之子坚,避难长林之山,因以为氏,见《路史》(6,12,17,60)。②系自姬姓。周平王次子林开之后,因以为氏(6,12,60)。③春秋时鲁大夫林放之后,见《风俗通》(1,11,60)。④春秋时卫大夫孙林父之后,见《姓考》(17,62)。⑤春秋时莒大夫采邑(故城在今山东莒县一带),因以为氏,见《姓源》(17)。⑥北魏时匈奴丘林氏改为林氏,见《魏书·官氏志》(11,12,17,60)。⑦金时女真人姓仆散氏,汉姓为林(71)。⑧清高丽人姓(260)。今朝鲜族姓。⑨清满洲人姓。世居抚顺(23)。又,清满洲八旗姓布萨氏、林佳氏等均改为林氏(180)。⑩建州(唐宋时置,故治在今福建建瓯)皆蛇种,有五姓,黄、林等是其裔,见《开元录》(60)。蛇种即今畲族之先民。今畲族有此姓(244)。⑪京(104)、壮(109)、侗(112)、彝(130)、土(195)、台湾土著(65)、土家(387)、回、黎、苗、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望】西河、南安(17,21,60),河南(418)。【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17%为中国人口最多的19个姓之一。尤以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多此姓,分别占省人口14%、8%和4%。上述三省林姓约占全国汉族林姓人口60%。【人】林楚,春秋时鲁季臣(21)。【它】①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林姓曾被迫改用大林、小林、长林、牧林、竹林、神林、宫林、今林、上林、若林、松林、中林、林田、林原、森本、森田、武林等日本姓,这些姓中仍含有林字。1945年台湾光复后,遂均复姓为林氏(65)。②日本占领台湾时期,部分台湾土著曾被迫使用过武田、和田等日本姓,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废日本姓,重新采用汉姓林氏(65)。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龙口、平邑,湖北之监利,江西之金溪,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回、鲜、水、侗、壮、苗、京、黎、土家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 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引 《“晋安世谱”校正·序》 云: “林氏出自子姓,殷少师比干谏纣而死,其子坚逃于长林,周武王克商,赐姓林氏。食采博陵,散居于周、鲁、齐、卫。战国时,相赵者始居九门。秦并赵,徙齐郡、邹郡。汉定三秦,分邹郡,置济南,遂为济南人,下邳林氏,其后也。” 《姓氏考略》 引 《路史》 亦载: “殷比干子避难长林之山,因氏焉。” 长林山在今江西东乡县南三里,一名庚岭。此当以地名为氏。按: 或称“古人受氏之义无此义也”,“林氏在唐末为昌宗而特详著,岂林宝作《元和姓纂》故尔?然林氏出比干之子坚之说,由宝传之也。著书之家不得有偏徇而私生好恶,所当平心直道,於我何厚、於人何薄哉!” ②郑樵注云: “姬姓。周平王庶子林开之后,因以为氏。”郑将其纳入 “以字为氏” 之列。又云: “ (林)开生林英,英生林茂、林庆,世系甚明,而谱家谓‘王子比干为纣所戳,其子坚逃长林之山,遂为氏。’按: 古人受氏之义,无此义也。” ③ 《姓氏考略》 注引 《风俗通》 云: “‘林放之后’。林放为春秋时鲁人,字子立,尝问礼之本,孔子以 ‘大哉’ 称之。” ④又据《魏书·官氏志》 云: “丘林氏改为林氏。” 丘林,《郑通志》作“邱林”。⑤又据 《开元录》 云: “今建州皆蛇种,有五姓,黄、林等是其裔。”唐所置建州有二: 一在今福建境内,故治即建瓯县; 一为唐渤海置,属率宾府,故城在今吉林敦化县,即满族初起之鄂多理城。《开元录》所指之 “建州”,当在福建: 且疑“”,当即后世之 “” 族。⑥又,清代高丽族亦有林姓。⑦或为满族姓氏所改,满族之林佳氏、布萨氏改从单字姓“”。

春秋时鲁有林放; 隋唐间有林士弘,鄱阳人,大将军; 宋代有林逋,钱塘人; 清代有林则徐,侯官人,两广总督。

猜你喜欢

  • 孫木恩

    读音:Sūnmùēn赫哲族姓氏。汉意为 “独角龙”。疑其为氏族部落之图腾,因以名部,以部落名为其“哈拉” (即姓)。参见 《中国人的姓名·赫哲族》。

  • 读音:Chán【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姓氏集》(62)。台湾台北有此姓(64,68,26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 《姓氏词典》引 《姓氏急就篇》亦收,未详其源。

  • 寧姆

    读音:Níngmǔ门巴族姓氏,属历史上父系姓氏,《中国人的姓名·门巴族》 收载,未详其他。

  • 奇雅喇

    读音:Qíyǎlǎ【源】 元时蒙古人姓,以部为氏(23,63)。【人】噶齐哈克缴,姓奇雅喇氏,元时平阳、太原两路达鲁花赤(23,63)。元代蒙古族姓氏。本部落名,以部为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 戈麥

    读音:Gēmài《姓氏词典》引《姓谱》收载,未详其源。

  • 俟吕阿

    读音:sì lǚ ā与“俟吕陵”同。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姓氏词典》收载并注此音。《姓氏考略》注“俟吕陵”云:“《周书》:‘太祖赐韩褒姓曰俟吕陵氏,后改为吕氏。’一作‘俟吕阿’;一作‘俟

  • 读音:Kǎ【音】 亦音卡车之卡(Kǎ)(62)。【源】 东乡、藏、汉等民族均有此姓。【布】 甘肃临夏(62)、四川成都(91)、台湾(64,68,261)、浙江义乌(277)、萧山(209)、贵州赤水

  • 札剌光

    读音:Zháláguāng《姓氏词典》收载,其据《中国人名大辞典》注云: “蒙古族姓。元世祖时中书左丞相阿剌罕,姓此氏。”

  • 郁原甄

    读音:yù yuán zhī郁原甄氏改为甄氏。(见《魏书·官氏志》)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后改为甄氏。今中华书局标点本 《魏书·官氏志》 作 “郁都甄” (按: 《姓

  • 布龍

    读音:Bùlóng景颇族姓氏。出自 “石热尼” 氏。《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收载,未详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