梼
八元之后有梼氏。(见《路史》)
八元之后有梼氏。(见《路史》)
读音:Jìn【源】 见《姓苑》(11,15,21)。春秋时晋后有进氏(8,60,62)。【望】 陈留(17,418)。【布】 河北乐亭(334)、四川汉源(336)、安徽淮南(362)、台湾台北(68
读音:Wāngmáng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有载,其注“汪”云: “汪芒氏之裔。” 《姓氏考略》注“汪罔”云: “一作 ‘汪芒’。”知 “汪芒”,即 “汪罔”氏。详“汪罔”条。
读音:Zhàoliètái【源】 召烈台又作〔照烈〕,蒙古部名,成吉思汗远祖孛端察儿之妾所生之子沼兀列歹之后,依附于泰赤乌部(397)。【人】 抄兀儿,召烈台氏(亦称蒙古照烈氏),事元太祖有功,受封答
读音:Sūnbó【源】 ①春秋时晋大夫孙伯黡之后,见《姓谱》(17)。②楚逝敖之后有孙伯氏,见《路史》(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 《路史》 注云: “逝敖后有孙伯氏。
读音:Lěngqū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读音:Zǎi fǔ宰父姓主要源自官职名。周朝官职中有官名叫宰夫,属于天官,负责掌管王朝法令、公卿官吏的职位升降及平时考核。由于古代“夫”、“父”二字音近,后来“宰夫”就转为“宰父”。后代有以祖
读音:jiàn yǐn楚监尹大心之后。(见《通志·氏族略》)按监尹为监马尹。(见《左传·昭三十年》)
读音:bā lì【源】 党项部有把利氏族,见《唐书》(11,60,62)。【变】 后改为把氏(62)。历史上羌族之党项人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据《唐书》云: “党项部庆州有把利族一。”
读音:Shélóu【源】 鲜卑人姓,随魏南徙,见《魏书》(7,12 ,60)。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中国姓氏大全》、《姓氏词典》俱收载并注此音。《郑通志·氏族略》亦收,其注云:“本鲜卑,随魏南
读音:Zhòng【音】 又音仲(Zhòng)(17)。【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鲁孝公之子益师,字众父,众父之子仲以王父字为氏(7,11,12,17,60)。或云,鲁大夫食采于众邑(故城在今山东诸城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