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cì

【源】 ①春秋时楚公族之后有次氏,见《路史》(17,60)。②匈奴人姓。汉武帝元鼎四年,次公来降,封僚侯。五年,坐酎金免,见《汉书》(21,242)。【变】 一作佽,亦作兹(21,26,60)。【望】 楚郡(17,418)。【布】 内蒙古乌审旗(369)、江苏启东(311)、上海嘉定(351)、安徽淮南(362)、广西钦州(364)、四川富顺(395)、陕西(92)、台湾花莲(68,261)、山西、河北石家庄、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 次非,春秋时荆国勇士,亦作佽非,或兹非(21,26)。次益,明时河北获鹿人,宣德中任河南浙川知县(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获鹿,山西之太原、大同、阳泉、长治、朔州、榆次,青海之天峻,湖南之益阳等地有分布。汉族、藏族、傈僳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郑樵将其归“以次为氏”之列。古代楚有次非,《吕氏春秋》载: “荆有次非者,……得宝剑干遂。还反涉江,有两蛟夹绕其船,次非攘臂祛衣拔宝剑曰: ‘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 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荆王闻之,仕之执圭。” 《姓氏考略》 注云: “《路史》: ‘楚公族有次氏。’ 一作 ‘佽’,又作 ‘兹’。”

汉代有次公; 唐代有次应神; 明代有次益,淅川知县; 又有次摅,广东都司。

猜你喜欢

  • 白侯

    读音:bái hóu【源】 ①白,春秋时楚邑(故城在今河南息县包信东南),原为侯国,为楚所灭而设邑,其后因氏(12,60)。②相传古帝柏皇氏之后,见《路史》(17,60)。③汉时有柏侯氏,后音转变为白

  • 读音:Wéi【源】 ①古帝鬼騩(一作鬼嵬)氏之后(17,62)。亦见《潜夫论》(17)。 ②西夏人姓(62)。【人】 嵬通,宋时环庆路巡检(15,21)。【布】 云南昌宁有此姓。罕见姓氏。《中国姓氏大

  • 读音:Làng【源】①见《姓苑》(15,21)。伏羲之裔困于阆(故城在今四川阆中西),因氏(17,62)。一说,宜以阆中郡为姓(60,62)。②周惠王阆之后,以名为氏(60,62)。罕见姓氏。《姓氏考

  • 罢敌

    读音:bà dí楚公族有罢敌氏。(见《路史》)楚公子罢敌,灵王子,后以为氏。(见《姓氏考略》)

  • 读音:Huán【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姓氏集》(62)、《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现行罕见姓氏。今北京有分布。《新编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源。

  • 薩木呼爾

    读音:Sàmùhū’ěr【综】清驻防索伦镶黄旗中有萨木呼尔氏(259,260)。

  • 子尾

    读音:zǐ wěi【源】 ①系自姜姓,春秋时鲁国公子施父,字子尾,因以为氏(17,62)。②春秋时齐惠公之孙公孙趸,字子尾,其后有子尾氏(4,6,12)。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

  • 澤桑

    读音:Zésāng藏族 “姓氏”,今四川之理塘有分布。此“姓” 系理塘县公安局提供。藏俗农历初三出生的人,常取此以为名,而成“泽桑× ×”,遂或依汉族姓名构造习俗,以 “泽桑” 为姓,“×

  • 库成

    读音:kù chéng本苦成,方言音变为库成。(见《风俗通》)

  • 樊仲

    读音:fán zhòng【源】系自姬姓。周太王次子仲雍,即虞仲,其裔孙仲山甫封于樊(故城在今河南济源县),后有樊仲氏(8,17,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 《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