洑
【综】 源出不详,疑即濮姓。见《新编千家姓》(73,91)。【布】 浙江萧山(209)、江苏高淳(305),武进(314)、上海嘉定(351)、安徽淮南(362)、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江西之新余、崇仁,浙江之椒江、嵊县,山西之大同、长治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源。(按: “洑”乃水名,江苏有洑溪,在宜兴; 湖南有洑水,在宁远。居此者或以水名为氏。《姓氏词典》音fù,不从。)
【综】 源出不详,疑即濮姓。见《新编千家姓》(73,91)。【布】 浙江萧山(209)、江苏高淳(305),武进(314)、上海嘉定(351)、安徽淮南(362)、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江西之新余、崇仁,浙江之椒江、嵊县,山西之大同、长治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源。(按: “洑”乃水名,江苏有洑溪,在宜兴; 湖南有洑水,在宁远。居此者或以水名为氏。《姓氏词典》音fù,不从。)
读音:Kùmùtú【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三派,出倭济爱满、那木都鲁、哈特等地(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散处倭济、爱满、那木都鲁等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读音:xī【源】 ①炎帝之裔封于析(故城在今河南内乡西北),后为楚邑,因以为氏,见《姓源》(17,60)。②春秋时卫穆公之裔,大夫析朱之后,以王父字为氏,见《风俗通》(1,6,7,9,
读音:yī jī【源】 ①黄帝之裔有食其氏,见《路史》(60,62)。 ②汉时广野君郦食其之玄孙赐,以食其为氏,见《元和姓纂》(7,17,60)。【变】 汉时食其赐之曾孙武,为侍中,改为侍食氏(7)。
读音:yú【源】 周武王第二子邘叔封于邘(故城在今河南沁阳西北邘台镇),其后以国为氏(9,11,15,17,60)。【变】 后有去邑为于氏者(60)。【望】 上谷(17,418),扶风(15,21)。
读音:Lùyù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有载,其注“路俗”云: “大廉子鸟俗氏之分。见 《路史》。‘俗’,史作 ‘浴’; 或作 ‘洛’。” 俗、浴、洛,形近而讹,后或用以分族,故有路俗氏
读音:Wūpāo【源】 彝族姓(208)。
读音:Zhuāngguō珞巴族姓氏。出自苏龙部落,属母系氏族。图腾为房柱,以 (氏) 族为姓。见 《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
读音:Zhǎn【源】 见《姓苑》(9)。或系辗迟氏所改(62)。《姓氏词典》 引 《姓解》 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
读音:Dāokā藏族姓氏,本庄园名,以之为氏。出自卡西氏(源於惹氏族)。清代西藏地方噶厦政府之噶伦有刀喀·夏仲。参见《中国人的姓名·藏族》。
读音:Niē/Nhie,Nye【源】 西夏人姓,见《全辽志》(21)。【人】 揑古伯,元至元中监广宗县,见《广宗县志》(21)。揑吉伯,西夏人,元初镇辽东复州(21)。揑经,明时河州人,弘治中平乡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