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
【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又,《李慈铭孟学斋日记》:六月二十六日,入署销假,见倭中丞,皂侍郎(63)。浙江余姚有此姓(389)。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黑龙江之嫩江县、浙江之余姚、山西之阳泉等地有分布。《新编千家姓》 亦收载; 《姓氏词典》 引 《明史》 亦收,未详其源。
“明代有皂旗张”,此从 《姓氏词典》,疑此非真实姓名,似为绰号: 本姓张,因常执 (制) 皂旗(按: 即黑旗),故人号皂旗张,犹后世之 “葡萄常”、“风筝哈”、“馄饨侯” 等,姑收录以备考。
【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又,《李慈铭孟学斋日记》:六月二十六日,入署销假,见倭中丞,皂侍郎(63)。浙江余姚有此姓(389)。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黑龙江之嫩江县、浙江之余姚、山西之阳泉等地有分布。《新编千家姓》 亦收载; 《姓氏词典》 引 《明史》 亦收,未详其源。
“明代有皂旗张”,此从 《姓氏词典》,疑此非真实姓名,似为绰号: 本姓张,因常执 (制) 皂旗(按: 即黑旗),故人号皂旗张,犹后世之 “葡萄常”、“风筝哈”、“馄饨侯” 等,姑收录以备考。
读音:Qiūjiā【源】 清时满洲八旗姓。世居杏山(23,63,180,260)。【变】 后改为邱、秋两姓(180)。【人】 清镶蓝旗满洲马甲丰绅之妻为秋佳氏(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杏山地方,乃
读音:Bāzhūgǔlè高山族姓氏。台湾高山族之鲁凯人有此姓。本为房名 (即家族之名),或以代姓,乃头目专用之姓。鲁凯人姓名构造是:先名后姓。如: 法法乌尼·巴朱古勒。“法法乌尼”是名;
读音:Yóugélī【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叶赫(23,63,180,260)。【变】一作〔猷格理〕(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叶赫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满族姓氏
读音:Xīlǎtú【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察哈尔(23,63,260)。【变】一作〔锡拉图〕(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为蒙八旗姓氏之一,世居察哈尔地方。《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读音:Shà/Shah【音】亦音Xià。【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浙江上虞(279)、上海嘉定(351)、湖南湘潭(373)、北京、上海(91)等地均有此姓。
读音:Jì【综】源出不详。见《中华姓府》(63)。台湾(68)、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运城等地有此姓。《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亦未见载於古籍。
读音:zǐ zhī【源】 春秋时卫国之公孙弥牟文之子,名木,字子之,其后以为氏(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注引张澍云: “卫公孙弥牟文子,名木字子之,其后以为氏。”此则
读音:Dáyīnɡ【综】 僜人姓。世居西藏察隅(171)。
读音:Wèimù【源】 西夏党项一部,以部为姓。【变】《东都事略》称〔米母〕,《续资治通鉴长编》作〔默穆〕(101)。【人】西夏景宗李元昊之母为卫慕氏(24,40)。卫慕山喜,西夏党项卫慕部人,谋刺元
读音:Xīgǔ现行佤族姓氏。今云南之沧源有分布。汉意为“挂在竹子上面”,因事而为姓。今或改从单姓“陈”。沧源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