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Shèng

盛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源自姬姓。周武王灭商后,分封了许多同姓诸侯国,其中就有盛国,后为齐国所灭。盛国公族子孙遂以国名为姓。二是为改姓,汉元帝名刘奭,因避讳,奭姓人改为盛姓。三是少数民族改姓。清朝满族有盛佳氏,进入中原后改为盛姓。

盛姓发源于河南,先后在汝南(今河南上蔡)、梁国(今河南商丘)形成望族。东汉时期盛姓迁徙至四川、云南等地。目前盛姓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尤以北京、河北、山东、湖北、江西、四川、云南等地为多。

盛姓历史人物有盛度,宋朝人。自幼聪明勤奋,当年边境遭契丹侵扰,他多次上书朝廷,陈述守边之策。奉使陕西,途中实地考察地理水文,并参照《汉书》绘制西域图献给真宗。盛度一生好学,手不释卷。曾奉诏编续《通典》《文苑英华》。盛懋,元代末年著名画家,嘉兴武塘(今浙江嘉兴)人。其父擅长作画,盛懋受其影响长于山水,也精通人物花鸟。当时吴镇的墨竹、岳彦高的草书、章文茂的文笔以及盛懋的山水,被人们誉为“武塘四绝”。

盛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四十六位。


【源】 ①系自姬姓。周穆王时盛国(故城在今山东泰安南华丰地区),后为齐所灭,子孙以国为氏(6,9,12,17,60)。②汉东海北地太守盛苞,其先本姓奭,避汉元帝奭之讳,改姓盛,见《后汉书·西羌传》(7,9,12,17,89)。③清满洲八旗姓盛佳氏后改为盛氏(180)。今满族姓(344)。④蒙古、回(344)、土家、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汝南、梁国(17,21,60,418)。【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7%。尤以湖南、浙江等省多此姓,二省盛姓约占全国汉族盛姓人口37%。【人】 盛吉,汉时廷尉(7,17,21)。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颇广: 今北京,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东平,湖北之监利,安徽之泾县,江西之崇仁,四川之合江,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汉族、土家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并注其源: ① “周子同姓国也。后为齐所灭。《穆天子传》 云: ‘盛,姬姓之国’; 《公羊》 云: ‘成降于齐师。’ 成者,盛也。以讳灭同姓,故言 ‘成’ 也。” ②或为奭氏所改: “奭氏,召公奭之后也,盖以名为氏。后避汉元帝讳,故改奭氏为盛氏焉。” 此亦系出姬姓。③为清代满族姓盛佳氏所改。见 《满族姓氏录》。

西汉有盛吉,官司徒; 宋代有盛京; 又有盛侨,国子司业; 元代有盛懋,画家; 清代有盛锦、盛枫。

猜你喜欢

  • 義渠

    读音:Yìqú【源】 西戎义渠(参见义姓),狄国,为秦所灭,子孙氏焉,见《风俗通》(1,7,12,17,60)。【望】陇西(17,418)。【人】义渠安国,汉时光禄大夫(9,21)。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

  • 常壽

    读音:Chángshòu【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吴仲雍(即虞仲)之后有常寿氏(12,15,17,60)。②有熊氏之后有常寿氏(6,60,62)。【望】 会稽(17,418)。【人】 常寿邦,春秋时宋

  • 努雅喇克

    读音:Nǔyǎlǎkè清代满族姓氏,《中文大字典》收载,黑斤人,世居三姓地方。(按: 《姓氏词典》亦收,其注云: “为依兰 ‘三姓’ 之一。”误,“三姓”者,地名也,即今“依兰”县。)

  • 读音:jìng【源】 系自芈姓。春秋时楚公族之后有竟氏(17,60)。亦见《姓苑》(6,7,11)。【望】 江陵(17,418)。【布】 四川成都、湖北武汉(91)、江苏武进(314)、河南虞城等地均

  • 梁嵬名

    读音:Liángwéimíng【源】 西夏人复姓。由汉姓梁与西夏姓嵬名所合成(240)。

  • 巨毋

    读音:jù wú【源】 汉时有巨毋霸,姓巨名毋霸,王莽因自己字巨君,恶之,以其意为“巨(君)毋得称霸”,故更其姓为巨毋氏,见《汉书·王莽传》(7,21,60)。【变】 亦作〔巨无〕(17,63)、〔巨

  • 奚灘

    读音:Xītān明代女真族姓氏。《朝鲜李朝实录》 收载。此姓金代则作“石盏”,未详其他。

  • 读音:Gǒu/Goou【源】 见《姓解》(9,63)。本作狗,见《韵会》(63)。

  • 賽密哷

    读音:Sàimìliè【源】清满洲八旗姓。源出金时女真人塞蒲里氏(23)。凡八派,出萨哈尔察、黑龙江、长白山、齐齐哈尔、明安村、盖金苏苏、索林村、松花江等地(23,63,180,260)。【变】①一作

  • 尼忙古

    读音:Nímánggǔ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收载。汉意为 “鱼”。辽金时为女真族姓氏,或译作“尼厖古”; 入元,则译作“尼玛哈”; 至清,融为满族。后或改为单姓“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