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北
【源】 春秋时齐国倡居社北者,因以为氏,见《风俗通》(1,7,11,12,60)。汉时高炀娶扶风社北氏女(7,12)。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以地为氏”。郑樵注引 《风俗通》云: “与社南皆齐倡也。汉有高焬,娶扶风社北氏。”
【源】 春秋时齐国倡居社北者,因以为氏,见《风俗通》(1,7,11,12,60)。汉时高炀娶扶风社北氏女(7,12)。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以地为氏”。郑樵注引 《风俗通》云: “与社南皆齐倡也。汉有高焬,娶扶风社北氏。”
读音:Gōngqún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引《姓觿》亦收,未详其源。
读音:qí蕲春侯之后,以国为氏。(见《姓苑》)
读音:dì lún后魏有地伦氏。(见《广韵》)
读音:cháng sāng战国有长桑君。(见《史记·扁鹊传》)
读音:Wūxī【源】 ①清满洲八旗姓。世居赫彻木(23,63,180,260)。②彝族姓(375)。清代满族姓氏。世居赫彻木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读音:Méilè【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二派,出叶赫、哈达等地(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叶赫及哈达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读音:Héjū《姓氏词典》 引 《宋史》 收载。其注称: “宋有何居录越。”未详其源。
读音:ān líng【源】 ①安陵,周时小国(故城在今陕西咸阳东),其后以国为氏,见《国名纪》(17)。②战国时楚王嬖臣封于安陵(故城在今河南郾城),是为安陵君缠(缠一作繵),子孙氏焉(60,62)。
读音:Hūdù【源】 蒙古人姓。元时改为忽氏(91)。忽都系元时蒙古人名,或以名为氏。《中国姓氏大全》收载。其注云: “历史上的蒙古族姓氏。元代改姓忽。”疑其有误。“忽都或为人名,姓兀罗带氏,
读音:Chǎo【源】 见《姓氏考略》(60,62,63)。【布】 清时陕西高陵县有此姓(60,91)。《姓氏词典》引 《明史》收载,“明有炒花”,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