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
【源】 见《姓苑》(7,9,15,21,60)。【布】 北京(92)、河南内黄(365)、广西大新(319)、云南镇雄(331)、甘肃临泽(352)、青海大通、河北(62)、台湾台北、桃园(68,261)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运城,陕西之韩城,甘肃之酒泉,湖北之老河口,福建之上杭,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彝族、景颇族有此姓。《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收载,未详其源。元代有科齐。
【源】 见《姓苑》(7,9,15,21,60)。【布】 北京(92)、河南内黄(365)、广西大新(319)、云南镇雄(331)、甘肃临泽(352)、青海大通、河北(62)、台湾台北、桃园(68,261)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运城,陕西之韩城,甘肃之酒泉,湖北之老河口,福建之上杭,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彝族、景颇族有此姓。《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收载,未详其源。元代有科齐。
读音:Miàn【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亦作〔靣〕(73)。山东成武有此姓(340)。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运城及晋中地区有分布。回族姓氏。《新编千家姓》亦
读音:Huìqiáng【综】 春秋时宋有寺人惠墙伊戾(7,11,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戴,其注云: “《左传》 ‘宋寺人惠墙伊戾为太子内师’,《杜注》: ‘惠墙,氏;
读音:Xì郤姓的来源是以封地为姓,出自姬姓。春秋时,晋献公征伐翟人,叔虎奋勇当先,带领晋军打败了翟人。事后晋献公把郤邑(山西泌水下游一带)封给他,建立郤国,为子爵,称郤子,其后遂以封地为姓
读音:guàn姓见《印薮》。历史上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引 《万姓统谱》收载。《印薮》 有“矔唯” 其人,未详其他。(按:疑“矔”乃“觀”之异体,犹“睹”亦为“覩”。或为“觀”姓之分族。
读音:Xīndū【综】 战国时杨朱之弟子有心都子,见《列子》(11,17,62)。杨朱,与墨子同时人,主张“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历史上罕见复姓。其源不一: ① 《姓氏词典》注引 《姓觿》 云
读音:nuòtè【综】 清镶黄旗蒙古护军校阿什图之妻为厄诺特氏(260)。又,清镶白旗蒙古护军常太之妻为敖诺特氏,镶黄旗蒙古马甲尔木之妻为敖牛特氏(260),〔敖諾特〕、〔敖牛特〕等似
读音:Lí【源】 ①丽,男爵,商时小国,其后以国为氏(17)。②炎帝之后,姜姓之裔厉山氏之后有丽氏(8,17,60)。③春秋时晋大夫匠丽之后,以名为氏(12,21,60)。【变】 一作骊。“骊姬盟会图
读音:Ténɡshào【综】 佤族姓。世居云南孟连腊雷区海东村(161)。
读音:Yán【源】 ①《说文》有阎而无闫。今《姓谱》分为二姓,见《正字通》(60,80)。亦见《姓苑》(15,21,24)。②瑶(117)、保安等民族均有此姓。【布】 台湾(68,261)、山西、陕西
读音:shì【源】 晋时示眯明之后(60)。见《姓苑》(17,60)。《左传》示眯明作提(Qí)弥明(21,26)。晋赵盾见田首山桑树下有饿人,与之食,此人即示眯明也。后为晋宰夫,晋灵公宴赵盾欲以预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