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秣陵

秣陵

读音:Mòlíng

【综】 见《贵姓何来·古今姓氏表》(77)。秣陵,古县名,故城在今江苏江宁东南,或因氏。


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词典》 注引 《希姓录》 云: “以邑为氏,其后省作末,又分为棱氏。” 郑樵注 “” 云: “秣阳,国也。以国为氏。” 又注“” 云: “本秣氏,避难去禾,今秣陵是其后也。”因此而知“秣陵” 氏出自秣阳国,以国为氏,与秣、末、棱同源。

猜你喜欢

  • 读音:yāo【源】 见《万姓统谱》(15,21)。【变】 一作〔��〕(60,62)。【布】 山西平陆(298)、北京、四川成都(91)、台湾台北(64,68,261)、河

  • 許大歹

    读音:Xǔdàdǎi【源】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许大歹氏(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硕岱岱〕(24)。元代蒙古族姓氏。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 《续通志·氏

  • 读音:Zhuì【综】 齐人有赘字,曾死赘上之难,见《战国策》(7)。《姓氏词典》引《古今姓氏书辨证》收载,未详其源。

  • 潘則

    读音:Pānzé【源】彝族姓。属潘景家支(375)。

  • 牟孫

    读音:Móusūn【源】 ①春秋时小邾子(春秋时小国,故城在今山东滕县东)之后有牟孙氏,见《路史》(60,62)。②春秋时牟子(参见牟姓)之后,见《姓苑》(7,9,17)。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 函輿

    读音:Hányú【源】 春秋时晋大夫范皋食采于函舆(在今山西境),因以为氏(6,7,12,17,60)。【变】 亦作〔函与〕(15,76),疑误。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有载。其注“函与”云:

  • 逢公

    读音:féng gōng【源】 楚大夫逢公子仲之后,见《姓考》(17,62)及《广韵》(60)。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 《姓氏词典》亦收,其注云: “以国名为姓氏。‘出自夏商之世

  • 昊絪

    读音:Hàosà【源】 彝族姓(375)。

  • 读音:shāng伤省,宋国人。(见《奇姓通》)

  • 東陽

    读音:Dōngyáng【源】 春秋时鲁、齐、晋皆有东阳之地。鲁之东阳在泰山南,齐之东阳近莱,晋之东阳在魏郡广平以北。必其先列国大夫以采邑为氏者(7,60,62)。一说,出东阳郡,见《姓苑》(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