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哥
【源】 金时女真人姓(60,62)。即粘割氏之异译(397)。亦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变】 即粘割氏(71)。亦作粘葛、粘合(60,62)。【人】 粘哥荆山,金时亳州节度使(56)。
金代女真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金姓。一作粘葛,亦作粘合。”未详其源。
《金史》有粘哥荆山,不知其所始,正大中,属官亳州节度使。
【源】 金时女真人姓(60,62)。即粘割氏之异译(397)。亦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变】 即粘割氏(71)。亦作粘葛、粘合(60,62)。【人】 粘哥荆山,金时亳州节度使(56)。
金代女真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金姓。一作粘葛,亦作粘合。”未详其源。
《金史》有粘哥荆山,不知其所始,正大中,属官亳州节度使。
读音:zhù róng【源】 祝融氏之后,见《世本》(60,62)。【变】 一作〔祝诵〕(8)。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世本》 注云: “古天子祝融氏之后。”
读音:Nāěr【综】 清满洲人姓。那尔珠鲁讷,清满洲镶白旗人,乾隆中官至兵部侍郎(61)。《姓氏词典》 收载,其注据《中国人名大辞典》云: “满族姓。清乾隆时兵部侍郎珠鲁讷姓此氏。”
读音:Zhāolěi【综】 元时姓。或即召烈台氏。元丞相顺德忠献王哈喇哈斯之妻为昭垒氏(24,63)。至清又改称兆垒氏。清满洲八旗中有兆垒氏(23)。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本部落
读音:Guǐwéi【源】 古帝鬼騩之后,以号为氏,见《路史》(17,19,21,60)。【变】 一作〔鬼嵬〕(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 “《路史》: ‘古有鬼騩氏。
读音:Yuèyǐn【源】 楚昭王以钟建为乐尹,后因氏(6,12,15,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本为职官名,郑樵称: “楚昭王以鐘(钟)建为乐尹。”后以官为氏。
读音:Bāzīgélè高山族姓氏。台湾高山族之百宛人有此姓。本为房名,以之代姓,属平民之姓。其姓名构成: 名先姓后,如: 卡莱盖·巴兹格勒。“卡莱盖”为名,“巴兹格勒”是房名,或以代姓。见
读音:páo【源】 系自姒姓。夏禹封伏羲(一作庖羲、即太昊)之裔于庖,其后以国为氏(17,19,21,60)。亦见《姓苑》(15,21)。【人】 庖丁,《庄子》中人物,善解牛(9)。罕见姓氏。《姓氏考
读音:Wèi魏姓的来源有两个。一是出自姬姓,以邑为氏。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受封于毕,毕国被西戎攻灭后,毕公高的后代毕万投奔到晋国,成为大夫。他因功被赐魏地为邑,其后子孙便以邑为氏,称为魏氏。这
读音:Sūdásū【综】 伊鲁布哈,苏达苏氏,元时蒙古人,图布特穆尔之子(24,57)。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本为部落名,以部为氏。《元史·列传》有伊噜布哈,即姓苏达苏氏,
读音:zhǔ fǔ【源】 系自嬴姓。战国时赵武灵王号主父,支孙因以为氏,见《姓苑》(6,7,11,17,60)。【望】 赵郡(17,418)。【布】 山东沂水有此姓(332)。【人】 主父偃,汉时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