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Luó

罗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源于妘姓,颛顼帝孙祝融氏后裔。祝融的后裔被分为八姓,史称“祝融八姓”。周朝时,八姓中有子孙被封宜城,建立罗国,后为楚国所灭,其后人遂以“”为姓。二是改姓。北魏鲜卑族复姓破多罗氏、叱罗氏改为汉字单姓罗。清代爱新觉罗氏也有人改姓罗。

罗姓最早起源于中原地区。罗国被灭后,一部分逃往四川,一部分逃往湖南。逃往四川者又有一支迁入贵州。逃往湖南者在历史上有一支迁往江西,还有两支迁居广东。另外,罗国亡国后,还有部分人从云南迁往湄公河下游。唐朝时,罗姓有人入闽,定居于福建。清代,罗氏向台湾迁徙,还有一些人迁往南洋的文岛(印度尼西亚)等。如今罗姓主要分布在四川、广东、湖南、江西、贵州和湖北等省。

罗姓历史人物有罗裒,西汉时成都大商人。在长安、巴蜀经营商业,几年之间,集聚钱财达千余万。罗隐,唐文学家。工诗善文,作品充满愤懑之情,同情人民疾苦。其诗多用口语,流传较广。与罗邺、罗虬合称“三罗”。擅长杂文,笔锋犀利,所著《谗书》较有名。罗邺,唐诗人。一生落魄,纵情诗酒。擅作七律,多怨愤之作。与方干、栖白为诗友,与族人罗隐、罗虬合称“三罗”。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传为施耐庵弟子,撰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残唐五代史演义》。罗荣桓,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十大元帅之一。他参与指挥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对夺取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罗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七十五位。


祝融之后,妘姓国,初封宜城,徙枝江,周末居长沙。汉有梁相罗怀,襄阳记有罗蒙。(见《名贤氏族言行类稿》)

罗氏,子爵,熊姓。一曰祝融之后,妘姓,初封宜城,徙枝江,为楚所灭。周末居长沙。又叱罗氏改为罗氏。五代有罗绍威。望出豫章、长沙。(见《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

颛顼后,封于罗,今房州也,子孙以为氏。(见《姓氏急就篇》)破多罗氏、斛瑟罗氏、叱罗氏,皆改为罗氏。(见《魏书·官氏志》)

▲<后魏>罗结,代人,太武初为侍中。<五代吴越>罗隐,新城人,诗人。<明>罗贯中,小说家。

猜你喜欢

  • 读音:È【源】 见《姓苑》(15,21,62,81)。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 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汉语大字典》音niè。姑兼收。

  • 读音:nì【音】 亦音Nèi(86)。【源】 见《姓氏急就篇》(11,25)及《广韵》(11,239)。【望】 平原(17,418)。罕见姓氏。《汉语大字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引 《集韵》云:

  • 读音:chí商贤人迟任之后,望出太原。(见《风俗通》)后魏尉迟氏,后改姓迟。(见《魏书·官氏志》)▲<明>迟大成,莱阳人,江都令。<清>迟维坤,聊城知县。

  • 读音:yáng【源】 ①洋,战国时齐大夫食邑,因氏,见《姓考》(17,62)。②台湾土著姓(66)。【望】 海陵(17,418)。【布】 北京、四川成都,湖北武汉(91)、浙江普陀(297),山东新泰

  • 读音:Sì/Syh,Sz【源】 见《姓觿》(17)及《清稗类钞·姓名类》(30)。河南方山、荥阳二县境内有汜水,或以水为氏,或系氾之讹。【布】 江苏武进有此姓(314)。

  • 傅余

    读音:fù yú傅说既为相,有留居傅岩者,因谓之傅余氏。(见《英贤传》)

  • 馬卡

    读音:Mǎkǎ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一那蔞

    读音:Yī'nālóu【音】 蒌亦音闾(Lǘ)(9)。【源】 代北姓,见《魏书·官氏志》(17,62)。一那蒌氏本辽东鲜卑部落,与燕同时兴起,后由燕归魏(70)。【变】 ①后改为蒌氏(7,60,70)

  • 昭壘

    读音:Zhāolěi【综】 元时姓。或即召烈台氏。元丞相顺德忠献王哈喇哈斯之妻为昭垒氏(24,63)。至清又改称兆垒氏。清满洲八旗中有兆垒氏(23)。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本部落

  • 台吉

    读音:Táijí【综】 清镶黄旗蒙古马甲松郭图之妻为台吉氏(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