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Sū

苏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封地为姓氏,周武王时期,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建立苏国,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苏氏。二是改姓,北魏跋略氏,改为苏氏。三是少数民族中也有苏氏。

苏姓发祥于河南温县。春秋时,有苏姓定居于两湖一带。汉武帝时,苏建被封为平陵(治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侯,此后不久,此支苏姓又派生出扶风苏姓、武功苏姓、蓝田苏姓。汉末苏姓一支由河南迁到四川眉山。唐初,苏姓入闽。北宋,苏姓南至两广、云南一带,也有到越南、老挝、泰国的北部山区者。苏姓入台湾始于宋、明。清时,苏姓人已广布全国。如今,苏姓尤以广东省为多。

苏姓历史人物有苏秦,战国时期的韩国人。他出身卑微,素有大志,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说服韩、赵、燕、魏、齐诸国合纵,与秦国抗衡。苏洵,北宋散文家。深得欧阳修推崇,以文章闻名于世,“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苏洵子,北宋文学家,号东坡居士。其文章挥洒畅达,“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雄放清新,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豪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他的书法为宋四家之一。苏辙,北宋散文家。与父洵兄轼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政治态度与苏轼一致,文学上的成就不如其兄。苏曼殊,近代文学家,精通多种文字,多才多艺。他的诗风“清艳明秀”,在当时影响很大。

苏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十二位。


苏氏之先,出于高阳,高阳之子曰称,称之子曰老童,老童生重黎及吴回,重黎为帝喾火正曰祝融,以罪诛,其后为司马氏。而其弟吴回复为火正,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长曰矾,为昆吾,次曰惠连,为岭胡,次曰篯,为彭祖,次曰来言,为会人,次曰安,为曹姓,季曰季连为芈姓。六人者,皆有后,其后各分为娄姓,昆吾始姓己氏,其后为苏、顾、温、董。当夏之时,昆吾为诸侯伯,历商而昆吾之后无闻。至周有忿生为司寇,能平刑以教百姓,周公称之,盖书所谓司寇苏公是也。司寇苏公与檀伯达皆封于河,世世仕周,家于其封,故河南、河内皆有苏氏。(见《苏洵族谱·后录》)

▲<汉>苏建,杜陵人,代郡太守。<宋>苏轼,眉山人,文学家。<清>苏谊,杭州人,画家。

猜你喜欢

  • 阿里温

    读音:E-lǐwēn【综】 元时人姓。沙班,阿里温氏,元至治二年任南台御史,见《至正金陵新志》(399)。

  • 读音:xiǎng【源】①《周礼》春官眠祲,掌十煇之法,以观妖祥,辨吉凶,十曰想。想氏当以此为氏,见《姓氏寻源》(60,62)。②相氏之后加心为氏(60,62)。 【布】湖北武汉有此姓(91)。现行较罕

  • 木佳

    读音:Mùjiā【综】 清正蓝旗满洲护军安柱之妻为木佳氏(260)。

  • 似先

    读音:sì xiān【源】 高丽扶馀种之姓(7,12,60)。高丽扶馀国,故城在今黑龙江双城以南,辽宁昌图以北区域,非今朝鲜,唐时薛仁贵从李勣征高丽所拔之国即此扶馀。【变】 后改为似氏(7,60)。【

  • 读音:Biàn【源】 见《万姓统谱》(15)。【人】辨武,汉时淮南名士(15,21)。辨机,唐时婺人,尚高阳公主(15,21)。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①以地为氏。《姓氏考略

  • 陳王

    读音:Chénwáng【综】 当系陈、王两单姓合成。台湾有此姓(236)。《姓氏词典》收载。其注云: “今香港有此姓。” 此或当为女性姓氏。盖港、澳、台及其他海外华人,有的女性,姓氏多从旧时传

  • 读音:guǎn【音】亦音Wǎn(26)。 【源】春秋时楚大夫莞苏之后(60,62)。 【望】吴郡(17,418)。 【布】浙江余姚有此姓(389)。 【人】莞恭,三国时吴国将军(21,62)。现行罕见

  • 读音:shù【源】 ①春秋时鲁大夫仲述(一作仲孙术)之后,见《风俗通》(1,4,7,9,12)。②辽时契丹人姓(60)。【望】东鲁(17,418)。【布】四川成都(91)、安徽淮南(362)、湖北黄岗

  • 读音:Fèi现行罕见姓氏。今江西之永修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系永修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亦未见载於古籍。

  • 北殷

    读音:běi yīn【源】 北殷,即亳殷,故城在今河南商丘东南,汤都所在。相传商始祖契所封之国,其后以国为氏(7,11,12,60)。盖春秋时秦宁公所伐亳王汤之后(60),系自子姓(6,21)。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