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gǒu

【源】 ①黄帝之子,得姓者14人,其一为苟,见《国语》(6,7,9,12,17)。②相传舜之后有苟氏,见《路史》(60,62)。③春秋时楚大夫之食邑,以邑为氏,见《路史》(17)。④春秋时晋大夫荀氏之后避难改族而称苟氏(11,21)。⑤苟,草名,有此草长之处多为丰饶之地,居者遂以苟为氏(11,12,60)。然有人认为此乃无据之俗说(26)。⑥北魏时改代北若干氏为苟氏,见《魏书·官氏志》(7,12,17,60,70)。此为氐人之姓(242)。⑦为避宋高宗赵构之名讳,句氏加草为苟氏(11,60)。⑧后晋高祖名石敬瑭,姓敬者为避名讳,析敬为苟、文二姓,见《齐东野语》(17,21,60)。⑨羌族哭吾己氏(房名),汉姓为苟(194)。⑩畬(244)、回等民族均有此姓。【望】河南、河内、西河(17,21,60,418),山西(261)。【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尤以四川、山东等省多此姓,约占全国苟姓人口75%。【人】苟变,春秋时卫人(21)。苟晞,晋时河内山阳人,累官阳平太守,拜尚书右丞(2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黄骅,山东之平度、昌乐,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新疆之布尔津,河南之卢氏,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畲族、羌族、仡佬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引 《国语》 云: “黄帝之后有苟实、苟参。” 或以名字为氏,为苟氏之先 (按:或谓苟参为汉人,可能与 “黄帝之后” 同名字)。②《姓氏考略》 注引 《路史》 云: “舜后亦有苟氏。” 则此当系出妫姓。③郑樵又云: “或言以河内多苟杞,因以为氏。”《姓氏考略》 亦注: “苟,草名,河内多杞,所居饶之,因以为氏。” ④郑樵又云: “ (后魏)若干氏改为苟氏。”⑤ 《姓氏考略》注云: “句氏避宋高宗讳,加艹为苟。”⑥《姓氏考略》据《齐东野语》注云:“后晋高祖名敬塘,析敬字为文氏、苟氏。望出河南、河内、河西。” ⑦或出自羌族“哭吾已” 氏“哭吾已”本房名,或以代姓。羌语 “哭” 乃汉意之“”,或据其汉意谐狗音而以 “”为单姓。⑧畲族之苟,或谓槃瓠之后。谢肇淛 《五杂俎》 载: “吾闽山中有一种畲人……相传槃瓠种也,有苟、雷、兰等五姓。”

汉代有苟谏,上党太守; 晋代有苟晞; 宋人有苟师颜、苟铎,并滁州人; 又有苟毅,易州人; 又有苟全,夔州人; 元代有苟宗道,保定人,名儒。

猜你喜欢

  • 读音:Nóng【源】 ①神农之后,见《风俗通》(1,9,11,15,17)。神农即厉山氏,有子曰农,能殖谷(16),当以古人名为氏。②清时广西太平府(故治在今广西崇善)土司农姓,始于明朝(72)。③满

  • 读音:Kuān【源】 见《姓解》(9)。【布】广西陆川(360)、台湾台北、宜兰(68,26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宽彻,明时湖北汉阳人,洪武进士,出使西域(20,2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

  • 那貴

    读音:Nāguì【综】 土族姓。汉姓为那(195)。

  • 蒲思

    读音:Púsī《姓氏词典》引 《宋史》收载,其注称: “宋有蒲思·马应。”未详其他。

  • 读音:mào【源】 春秋时齐国貌辩之后,见《姓氏寻源》(60,62)。亦见《姓苑》(15,21)。【布】 广东新丰(296)、江苏六合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广东之清远,山西之太原、晋城、

  • 偃師

    读音:Yǎnshī【源】 ①系自妫姓。春秋时陈悼公太子偃师为公子招所杀,裔孙以王父字为氏(6,7,12,15,60)。②周穆王时巧人偃师之后(60,62)。③偃师为殷西亳姓地,春秋时为周尸氏邑,汉置偃

  • 吉時

    读音:Jíshí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读音:gāi见《姓苑》。出少昊子该之后。(见《姓氏考略》)

  • 旺德

    读音:Wàngdé【综】 源出不详。台湾桃园有此姓(68,261)。

  • 鍾巫

    读音:Zhōngwū【源】 春秋时鲁隐公立钟巫之主,以尹氏为大夫,赐姓钟巫(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鲁隐公立钟巫之主,以尹氏为大夫,赐姓钟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