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Qí

【源】 ①战国时蕲国(故城在今安徽宿县南),属楚国,后为楚邑,子孙以国为氏(8,17,62)。②汉时江夏郡有蕲春侯国(故城在今湖北蕲春西北),其后以国为氏,见《姓苑》(6,9,12,15,37)。【望】 弘农(17,418),西河(60)。【布】 浙江开化(310)、山东新泰(359)、内蒙古呼和浩特等地均有此姓。【人】 蕲良,汉时弘农太守(15,21)。蕲航,明时湖北襄阳人,成化中广东市舶司提举(15,24)。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南之义马,山西之太原、临汾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引 《姓苑》 云: “蕲春秋(按: 原文如此。“秋”,当为“” 之误) 之后也。”蕲春,汉代郡国,受封者以国为氏,蕲春故城在今湖北蕲春西北。望出弘农。

汉代有蕲良,弘农太守; 明代有蕲航,市舶司提举。

猜你喜欢

  • 读音:Mù《姓氏词典》 引 《甘肃省革命烈士英名录》 收载,“今甘肃镇原有此姓。”未详其源。

  • 读音:tóng【源】 ①系自姒姓。周时彤伯,盖系彤城氏之后,见《史记》(60,62)。②系自姬姓。周成王支庶封于彤(故城在今陕西华县),后以国为氏,见《路史》(11,12,17,21,60)。【变】

  • 读音:Hù【综】 宁州罗川(故城在今甘肃正宁北)人互可思,年已百岁,明皇得27仙玉像于金华河,其地即可思庄也,可思至京,失其所在,见《唐纪异录》(7)。【布】 台湾台北有此姓(64,68,261)。罕

  • 陳袁

    读音:Chényuán【源】 陈袁氏、咸氏、舀氏、庆氏、夏氏、宗氏、来氏、仪氏、司徒氏、司城氏,皆为妫姓也,见《潜夫论》(5,63)。

  • 亦不剌

    读音:Yìbùlà《姓氏词典》 引 《补元史》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 “蒙古族姓。元有亦不剌·金; 明有亦不剌·阿尔秃斯。” (按: 疑此为“亦卜剌”之别译。)

  • 读音:Qiān【源】 春秋时鲁国孔子弟子闵损,字子骞,其孙文以王父字为氏,见《风俗通》(1,6,9,12,15)。【望】 济阳(17),济南(418)。【布】 安徽淮南(362)、台湾桃园(68,2

  • 鄂卓爾

    读音:zhuó’ěr【综】 清蒙古人姓。鄂卓尔荣庆,清蒙古正黄旗人,光绪十二年进士(72)。

  • 伊勒齊勒

    读音:Yīlèqílè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译作 “也里吉斤”。

  • 布佳

    读音:Bùjiā【综】 清满洲镶黄旗有布佳氏(259)。

  • 读音:cì【源】 ①春秋时楚公族之后有次氏,见《路史》(17,60)。②匈奴人姓。汉武帝元鼎四年,次公来降,封僚侯。五年,坐酎金免,见《汉书》(21,242)。【变】 一作佽,亦作兹(21,2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