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Zhān

詹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封地为姓氏。相传古帝虞舜封黄帝之后得詹(同瞻,备受尊敬)者,子孙因以为氏。二是以国号为姓氏,出自姬姓。周宣王封庶子于詹,称詹侯,建立詹国,其子孙遂以国为姓氏。三是以邑为姓。春秋时晋有詹嘉、郑有詹伯,均以邑名为氏,相沿至今。

詹姓源远流长,春秋时,詹姓已分布于晋(今山西一带)、虢(今河南郑州西北)、郑(今河南新郑附近)等地。两汉及其以前已有詹姓人落籍于今湖北、湖南一带。两汉时詹姓多繁衍于古渤海郡、河间郡一带。晋代永嘉之乱时,詹姓南迁。唐末五代,詹姓子孙亦有渡江南迁者。明初,山西詹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北、陕西、江苏、湖北等地。明中叶以后,广东、福建等沿海之地的詹姓有渡海赴台湾谋生者。如今,詹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南、台湾、四川等省为多。

詹姓历史人物有詹渊,宋代官吏,进士出身,曾任临江户曹掾。善于断案,清明廉洁,深受百姓爱戴,时有“宁为户曹非,不愿他官直”之语。詹天佑,近代铁路工程学家,是我国近代科学与工程技术史上的先驱,也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知识分子。他12岁赴美留学,后考入耶鲁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及铁路专科。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造性地设计出“”字形铁路,震惊世界。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

詹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五十四位。


【源】 ①虞舜封黄帝之裔于詹,因以为氏(17,60)。②系自姬姓。周宣王支子赐姓詹,封詹侯,因以为氏,见《姓苑》(7,17,21,60)。③系自芈姓。楚詹尹之后(21)。④蒙古(255)、土家(387)、台湾土著(385)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河间、渤海(17,21,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5%。尤以湖南、台湾、四川等省多此姓,三省詹姓约占全国汉族詹姓人口50%。【人】 詹父,周大夫(9,12)。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湖北之武昌、江西之金溪及崇仁、广东之新会、云南之河口及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水族、土家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姓氏考略》据《路史》 注云: “虞封黄帝之后,得詹者为氏。”“”指虞舜,即 “尧舜禹” 之舜; “”,古地名。《姓氏词典》 称: “詹墟即今江西乐安。”此以封地为氏,系出祁姓。②其注引《姓苑》云: “周宣王支子赐姓詹,封詹侯。”则此当以封号为氏,系出姬姓。③又称: “春秋时晋有詹嘉、郑有詹伯,盖以邑为氏。”④郑樵则云: “楚詹尹之后有詹何,善钓,宋朝为著姓。望出渤海、河间。”亦以邑为氏。

唐代有詹必胜; 明代有詹希原; 近代有詹天佑。

猜你喜欢

  • 吴倫

    读音:Wúlūn【综】 清镶红旗满洲前锋八十三之妻为吴伦氏(260)。

  • 承桑

    读音:chéng sāng【源】 炎帝神农氏娶承桑女为妃(17,60)。【变】 亦作〔桑水〕、奔水(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帝王世纪》云:“神农取承桑氏。”疑承桑

  • 读音:Pān【源】 见《中华姓府》(63)。河南林县(343)、云南东川(380)、浙江萧山(209)、江西宁都(280)、陕西柞水、山西太原、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广西之灌阳,云南之马

  • 渴独浑

    读音:kě dú hún与“渴烛浑”同。

  • 读音:fú【源】 ①共工之臣有浮游,见《古文琐语》(60,62)。浮氏始于此。②成汤之裔封莱(故城在今山东黄县东南莱子城),莱子浮柔奔棠,晏弱迁居于郳(即春秋时小邾,故城在今山东滕县东),其后有浮氏(

  • 德貢

    读音:Dégòng【综】 达斡尔族姓(莫昆名)。属敖沃勒哈拉,汉姓有多、杜等(189)。达斡尔族姓氏。出自敖拉“哈拉”,后或改单姓“多”、“杜”,盖取德贡氏之首音谐其近似音“多”或“杜”而得。

  • 陳劉

    读音:Chénliú【综】 当系陈、刘两单姓合成。台湾花莲有此姓(68,261)。

  • 吉咪

    读音:Jími【综】 彝族姓。丁惹、曲比、倮米、阿苏、拉伙阿咪等家支均有吉咪氏。属曲比家支的亦称〔永特吉咪〕,属倮米家支的亦称〔既古吉咪〕,属阿苏家支的亦称〔阿苏吉咪〕,世居云南洱源、宁蒗、四川德昌等

  • 敏罕

    读音:Mǐnhǎn蒙古族姓氏。汉意乃数目之 “千”,或谐“千”音而改为单姓“钱”。见 《中国人的姓名·蒙古族》。

  • 禄失毕

    读音:lù shī bì西突厥五姓之一。(见《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