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Shù

【源】 古有竖国,见《国名纪》(17,60)。其后以国为氏。【变】 《姓解》(9)、《奇姓通》(20,63)均作〔竪(竖)〕。【望】 绛郡(17,418)。【人】 竖亥,黄帝时臣,竖国之后,见《淮南子》(17,60)。,竖春秋时郑大夫(15)。


罕见姓氏。《汉语大字典》 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作“”,当为 “豎 (竖)” 之异体字,当与“” 同姓,或为 “” 姓之分族? 《姓氏词典》 引 《姓氏考略》 作“”,其引 《姓氏考略》注云: “黄帝臣有豎亥。见 《淮南子》。豎姓始此。”②又注: “一说豎亥,善行人,禹臣。”③ 《汉语大字典》 作“” 而无“䜿” 字。 其注云: “姓。 《通志·氏族略》: 阍寺之官,贱者为之,晋有豎头须,齐有豎刀 (按: ‘刀’,似当作 ‘刁’),郑有豎拊。” 《九通分类纂·氏族类》、浙江书局本 《通志·氏族略》 姓氏“词头” 皆作 “”,其注云: “阍寺之官,贱者为之。”

堅 (坚)、 豎 (竖)、 䜿, 旧或通用, 今 “”,音jiān, 亦姓; “”、 “䜿” 则统作 “”, 音shù。姑兼收以备考。

猜你喜欢

  • 读音:yì【源】 见《姓苑》(15,21)。东夷牟奴国之帅姓逸(60,61)。牟奴国即牟子国,为祝融之后,在今山东蓬莱东南(62)。【布】 北京、辽宁、沈阳等地均有此姓(91)。【人】 逸芝惟,晋时牟

  • 古龙

    读音:gǔ lóng扶南国王姓古龙。(见《隋书》)扶南在日南之南七十里,王姓古龙。(见《唐书·南蛮传》)

  • 读音:Yù【源】 ①夏禹之师有郁华,为郁姓之始(60,62)。②楚伐郁林(故城在今广西桂平西),迁其民于郢(故城在今湖北江陵西北),其后有郁氏(69)。③源出蔚氏,以别蔚姓之支系,见《姓苑》(60,6

  • 读音:jìng【源】 ①黄帝之孙敬康之后(12,60,62)。②系自妫姓。陈厉公子完奔齐曰敬仲,子孙以谥为氏,见《风俗通》(1,6,7,12,17)。③清高宗改翰林院编修苟华南姓敬(23,62)。【变

  • 陈留

    读音:chén liú陈留,姬姓国,因以为氏。(见《英贤传》)

  • 读音:Fén【综】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中国姓氏集》(62)。湖南湘潭有此姓(373)。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大同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 《新编千家姓》亦收,未详其源

  • 鄂通

    读音:Ètōng【源】 清满洲八旗姓。以地为氏(23)。世居鄂通(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本为地名,世居鄂通地方,遂以地为氏,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 烏蒙

    读音:Wūméng【源】 彝族姓。属古候尼惹家支(375)。

  • 秋舒哩

    读音:Qiūshūlī【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扎库木(23,63,180,260)。【变】 亦作〔秋舒里〕(18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扎库木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刘

  • 读音:Cōng【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台湾台北(68,261)、福建长汀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运城、陕西之韩城、河南之卢氏、云南之泸水等地有分布。《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