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ù

【音】又音舒(Shū),春秋时有豫让者,豫音舒(22)。 【源】晋大夫毕阳之后(7,17,24,60)。亦见《姓苑》(21)。 【望】河东(17,418)。 【人】豫让,春秋时上党人,初事晋大夫智伯,智伯为赵襄子所灭,为报仇,变姓名为刑人,行刺赵襄子,未遂自杀(15)。


《姓氏词典》收载并有此音。其注引《希姓录》云:“豫,音‘舒’ (shū),又作荼。豫、荼、舒,一姓也。”

一音yù,亦姓。

猜你喜欢

  • 读音:qù【源】 ①春秋时郑穆公之子去疾之后,有去疾氏,去疾氏之后改为去氏(60,62)。 ②汉时匈奴右贤王去卑,其后或以去为氏,见《汉书·南匈奴传》(60,62)。【布】 台湾嘉义(64,68,26

  • 副伏羅

    读音:Fùfúluó【源】 以部落为氏。高车12姓,第10为副伏罗氏(6,11,44,60)。历史上高车族姓氏。《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以部落为氏。高车十二姓,十曰副伏罗氏。”铁勒族北魏称

  • 地連

    读音:Dìlián【源】 北魏时非汉族人姓(7,9,17,60)。据《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载:北魏时关中碑文载有地连氏。疑系汉时滇零羌的后裔。地连与滇零,音全相同,可以为证。东汉时滇零为西羌

  • 畢拉喇

    读音:Bìlālǎ【综】 清宗室觉罗和章之妻为毕拉喇氏(260)。

  • 晃合丹

    读音:Huǎnghedān【源】 元时人姓(57)。【变】 ①亦作〔晃合坛〕(57)、〔晃忽摊〕、〔晃兀摊〕(13)、〔鸿和坦〕、〔哈坦〕(24)、〔儿合丹〕(61)。②晃答豁儿,元太祖时为火儿赤(官

  • 读音:biān系扁姓所改,亦或史华编之后。(见《姓氏考略》)▲<汉>编訢,章帝时为治历官。

  • 读音:lǜ【源】 ①汉王莽时有律人,见《梦溪笔谈》。律人为官名,或以为氏(60,62)。亦见《姓苑》(15,21,24)。 ②或为斛律氏、耶律氏所改(60,62)。【布】 河南遂平(62)、吉林扶余(

  • 读音:pái【源】 或系非姓所改(60,62)。【布】 清时山东新城(故城在今山东桓台)有俳姓,见《池北偶谈》(60,62,63)。罕见姓氏。《姓氏考略》收载并注其源: ①其引《池北偶谈》云: “

  • 读音:Gē戈姓。夏禹的后代分封于戈,以国为姓。戈姓早期在河南一带活动。关于戈姓历史人物有这样一联:“一门双进士,两朝四画家。”上联说的是清代戈涛、戈源兄弟,献县人,皆举进士。下联说的是明清两朝

  • 读音:Qǐ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 今辽宁之清原,山东之平度,河北之围场,山西之太原,阳泉,贵州之从江,云南之陇川、邱北、马关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彝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