郪
【源】 古有郪国,见《国名纪》。郪,在梓之郪县(故城在今四川三台南)。一说,在郪丘(故城在今山东东阿)(17)。汉章帝徙宋公于此,因以为氏(15,21,24,60)。【布】 四川中江有此姓(345)。
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国名,汉章帝徙宋公于此,因以为氏。”此以国为氏,当系出子姓。《姓氏词典》 称: “郪丘,春秋齐地。在今山东东阿县境。”
【源】 古有郪国,见《国名纪》。郪,在梓之郪县(故城在今四川三台南)。一说,在郪丘(故城在今山东东阿)(17)。汉章帝徙宋公于此,因以为氏(15,21,24,60)。【布】 四川中江有此姓(345)。
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国名,汉章帝徙宋公于此,因以为氏。”此以国为氏,当系出子姓。《姓氏词典》 称: “郪丘,春秋齐地。在今山东东阿县境。”
读音:wǎn【音】 亦音鸳(Yuān)(11,17,80)。【源】 ①相传伏羲帝之师有宛华,黄帝时有宛朐,此宛姓之始,见《姓氏寻源》(60,62)。然,一说宛邑为地名,在今山东荷泽西(87)。 ②春秋
读音:Mù【源】 见《直音》(15,21,62,86)。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引 《万姓统谱》收载, 未详其源。 (按: “㭤”, 鸟名, 一说乃鹧鸪之别名; 或云为鹗属,此
读音:bó hūn【综】 《列子》列御寇之友有伯昏无人(一作伯昏瞀人)(6,7,21)。亦作〔伯昬〕(11,12,60)。历史上罕见之复姓。《姓氏词典》、《中国姓氏大全》俱载,未详其源。《庄子》、
读音:shí zhì【综】 汉碑有此姓。疑即石骀氏,又或作石作氏所改,古时“作”与“治”义同(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张澍之语云: “汉碑有此姓。疑即石骀氏,又或石
读音:kūn阃立道,永乐间任上高县丞。(见《万姓统谱》)
读音:Kālǎ【源】 ①元时蒙古人姓,见《续通志·氏族略》(24)。似即康里之异译。②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锡伯哩城(一作西巴里城)(23,63,180,260)。源出元时凯烈氏,以部为氏(23)。【变】
读音:běi【源】 ①有北,古之侯国,黄帝迁蚩尤之党于有北,见《国名纪》诗云:投界有北,是其地,后有北氏(17)。②高丽姓(7,11,15,17)。高丽指高句丽,始见于北魏正始中,故城在今辽宁新宾东。
读音:Wā【源】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Díjí【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
读音:Húěrkā《姓氏词典》 据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载。其注云: “满族姓氏。清顺治时镶蓝旗满州副都统锡纳海,姓此氏。”未详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