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Dū

都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春秋初年,郑国有一个公族大夫公子阏,字子都。性格勇猛,力量很大,所以很得郑庄公的欣赏。他死以后,他的子孙就以他的字为姓,称为都姓。二是出自公都姓,以封邑名为姓氏。春秋时,楚国有公子田,受封于都邑,人称为公都氏,后代子孙有单姓都的,成为都姓一支。

都姓发源于河南,春秋时郑国国都在今河南新郑一带,子都的后代繁衍于此地。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时期都姓因战乱而向四周迁徙。到了明清时期,都姓已经遍布全国各地。如今,都姓分布较广,尤以安徽、辽宁等省为多。

都姓历史人物有都尉朝,汉代经学家,从孔安国受《古文尚书》,转授庸潭。都随,宋朝人,出使辽国,辽人服其节操,每至必问起居。都颉,字光远,宋朝余干(今江西余干西北)人。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官至司农少卿。早年家贫而好学,后闲居而作《七谈》,描写鄱阳人物山川之胜,辞艳而意远。都胜,明朝宁津人。他为官五十年,所管辖的地方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民安居乐业。都胜一生清正廉洁,生活俭朴,每天只吃蔬菜,如果有亲戚朋友来访,也不过增加一盘豆腐,因此人们称他为“豆腐总兵”。深得百姓的敬爱。

都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四十九位。


【源】①春秋时郑公孙阏,字子都,其后以王父字为氏,见《通鉴胡注》(17,60,62)。②舜时古国玄都氏之后有都氏,见《路史》(17,62)。③西夏人姓(240)。④清满洲八旗姓都佳氏后改为都氏(180)。⑤彝族姓阿都,汉姓为都(129)。 【望】吴兴(17,418),黎阳(21)。 【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4%。尤以安徽、辽宁等省多此姓,二省都姓约占全国汉族都姓人口61%。 【人】都贵,秦时人(21)。都稽,汉时临淄侯,见《汉书》(17)。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黄骅、山东之平邑、辽宁之清原、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河南之义马、湖北之洪湖、安徽之贵池、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朝鲜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据 《通鉴·胡注》 云: “郑公子阏字子都,后以为氏。”此以字为氏,系出姬姓。② 《姓氏词典》 据 《新纂氏族笺释》 注云: “以祖辈名号为姓氏,源于田姓,系战国时齐公族大夫公都子的后代。” ③为清代满族姓都佳氏所改。见 《满族姓氏录》。

汉代有都稽,临淄人; 宋代有都隋,宗正少卿;明代有都穆,礼部郎中。

猜你喜欢

  • 薩拉噶

    读音:Sàlāgā元代 “色目人” 姓氏,乃元代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译作“撒里哥”。

  • 也可林合剌

    读音:Yěkělínhélá【源】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也可林合剌氏(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伊克埒哈喇〕(24)。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 收载;

  • 北門

    读音:Běimén【源】 以所居为姓(60,62)。【人】 北门成,相传为黄帝之臣(60,62)。北门侧,汤臣(11,17,60)。历史上罕见之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此当以所居之地为氏。黄

  • 读音:Yuán【源】 古有沅国(故城在今湖南西沅江地区),为伏羲之后,巴子分王黔中(故城在今湖南沅陵西)者,即楚之沅州,因以为氏,见《姓考》(17,62)。【布】 湖南攸县(283)、浙江江山(325

  • 公先

    读音:Gōngxiān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 收载,其注云:“‘公孙’ 之讹,‘孙’字初讹作 ‘生’,因又讹作 ‘先’。古先、生互用,如 ‘儒生’ 亦作 ‘儒先’是也……”洪适《释

  • 梅冬

    读音:Méidōng【综】 佤族姓。世居云南沦源岩帅,汉姓为钟(161)。现行佤族姓氏。今云南之沧源有分布。或改从单姓“罗”。此姓系沧源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吴茨

    读音:Wúcì【综】 白族姓。以鱼为原始图腾的氏族名,白语谓鱼为吴茨(138)。

  • 读音:Xú/Sheu,Syu【源】 见《集韵》(81)。或系徐姓所改。【布】 台湾新竹有此姓(64)。

  • 立如

    读音:lì rú【综】 春秋时鲁国贤人立如子,著书,见《风俗通》(1,9,11,17,60),后改为立氏(7,60)。历史上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据《风俗通》云: “鲁贤人立如子

  • 读音:Wǔ现行极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未详其源。(按: ��, 水名,源于贵州,流经湖南,疑当以水名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