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Chén

【源】 ①系自妫姓。周武王封舜裔胡公满于太昊之墟,子孙以国为氏(4,7,12,17,60)。一说,妫满,即胡公满,封于陈(故城在今河南淮阳),其裔孙完,奔齐,以国为氏(21,62)。又,陈灭于秦,胡公满裔轸奔楚,为楚相,封颍川侯,因从颍川称陈氏(21,62)。②晋时匈奴后部人姓。汉(前赵)主刘渊之黄门郎陈元达,本姓高,后改陈氏,见《晋书》(242)。③河南陈氏系北魏代北侯莫陈氏所改(21,60),侯莫陈系鲜卑人姓(70)。④万年陈氏系隋初白氏所改(21)。⑤广陵陈氏系刘氏所改(21)。⑥元末陈友谅,本姓谢,祖赘陈家,冒姓陈(60)。⑦安南国(今越南)国王陈姓(60)。⑧金时女真人完颜氏,汉姓为陈(71)。⑨西夏人姓(95)。⑩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辽阳等地(23)。又,清满洲八旗姓陈佳氏后改为陈氏(180)。⑪清高丽人姓,世居平壤(23)。今朝鲜族姓。⑫明、清时云南临安府落恐甸长官司副长官陈姓,系哈尼族(253)。今哈尼族姓(137)。⑬清云南丽江府石鼓土把总、中甸厅土守备均陈姓,系藏族(253)。⑭拉祜族瓷氏,汉姓为陈(134)。⑮云南芒人度旺氏,汉姓为陈(157,214)。⑯佤族斯木古氏,汉姓为陈(161)。⑰鄂伦春族卡格吉尔氏,汉姓为陈(191)。⑱台湾土著(65)、京(104)、黎(106)、壮(109)、侗(113)、苗(117)、瑶(118,119,225)、彝(130)、布依(133)、回(176)、土(195,229)、土家(175)、蒙古(255)、傈僳(205)、保安、东乡、白、羌等民族均有陈姓。【望】 颍川、汝南、下邳、广陵、河南、东海(17,21,60,418)。【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4.5%。为中国人口最多第5大姓。南方地区多陈姓,在台湾,广东二省,陈姓约占本省人口10%以上,为省内第一大姓。而广东、四川、福建、浙江、江苏、河南、湖北、湖南、山东等9省陈姓约占全国汉族陈姓人口67%。【它】 ①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陈姓曾被迫改用日本姓颍川、东、东村、东泽、东田、安田、伊东、田中等,1945年台湾光复,奉令全部恢复陈姓(65)。②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土著有被迫姓志良、比野等日本姓,1945年台湾光复,奉令重新选择汉姓陈姓(65)。【人】 陈平,汉时丞相、曲逆侯(15,21)。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北京,河北之尚义、魏县,山东之淄博、平邑,内蒙古之乌海,江西之金溪,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陇川,四川之南江、合江等地均有。汉、满、蒙、回、藏、苗、畲、水、彝、鲜、壮、京、瑶、黎、仡佬、佤、哈尼、羌、东乡、鄂温克、鄂伦春、布依、高山、土家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妫姓。初封虞城,今应天府之县也; 后封于遂,今济州钜野; 后封于陈,今陈州治宛邱县是也。本太昊伏羲氏之墟。舜传天下於禹。禹封舜之子商均於虞城。周武王克商,乃求舜后以备三恪,得胡公满,封之於陈,以奉舜祀。”遂以国为氏。或云: “陈妫姓也。然伍员曰: ‘夏少康为有仍牧正,逃奔有虞,虞思妻之以二姚。’ 是则又为姚姓也。盖妫姓始于周,姚姓自夏有之。然则尧妻舜以二女而赐之姓者,赐以姚也。谓为妫,误矣。自夏之前为虞国,至商为遂国,未知虞之存于商否。然至周,则遂、虞皆为姬姓国矣。而封胡公於陈,自是陈称妫,不复言姚矣!”此妫姓之陈,以国为氏。②或为刘姓所改。郑樵云: “鲁相无子,以外孙刘矫嗣”,此广陵之陈。③或为白姓所改。郑樵又云: “白永贵,隋初改为陈氏。”此乃万年之陈也。④又引 《河南官氏志》云: “侯莫陈之后亦改为陈氏。”侯莫陈,代北地区三字姓,似属鲜卑族。⑤或为蒙古族姓名所改。“明赐元人姓名: 恰恰曰陈守忠,哈哈曰陈元。” 见 《续通志·氏族略·总论·赐氏》。⑥或为谢姓所改。元末陈友谅,本姓谢,祖赘于陈,因冒姓陈。见 《元史》。⑦清代高丽族姓氏。世居平壤地方。《清通志·氏族略》收载。⑧为清代满族陈佳氏所改。见《满族姓氏录》。⑨为彝族姓“柴家”所改,或称系烈显氏(用长竹渡江之家)之分族。见《中国人的姓名·彝族》。⑩佤族之陈姓,由 “思恩饶” 氏所改。

望出颍川、汝南、下邳、广陵、东海、河南。

春秋时齐有陈乞,景公时大夫; 汉代有陈平,阳武人,汉初名将; 宋代有陈亮; 明代有陈子龙。

猜你喜欢

  • 读音:yè见《姓苑》。

  • 读音:fù【源】 唐乾封元年,武后改从兄武惟良、武怀运为蝮氏(7,9,11,12,15)。【望】 张掖(418)。历史上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据《唐史补》云: “乾封元年改武惟良

  • 豕韦

    读音:shǐ wěi祝融之后,彭姓,为商伯。(见《路史》)刘累之后,承其国为豕韦氏。(见《姓氏考略》)

  • 博絲臣

    读音:Bósīchén【综】 蒙古族姓。意为织布人,内蒙古巴林右旗中部有此姓(384)。

  • 读音:mào【源】 春秋时齐国貌辩之后,见《姓氏寻源》(60,62)。亦见《姓苑》(15,21)。【布】 广东新丰(296)、江苏六合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广东之清远,山西之太原、晋城、

  • 屋南

    读音:wū nán【综】 代北复姓(6,12,63)。一说,此必屈南氏,误屈为屋(7,26)。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见于《复姓录》,未详其源。

  • 读音:zhēn【源】 黄帝之子25宗,其得姓者14人为12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苟、僖、姞、嬛、依是也(9,11,21,24,60)。【变】 亦作箴、〔蒧〕(7,63)。罕见姓氏。《续通志·

  • 读音:Sāng桑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春秋秦国大夫公孙枝,字子桑,子孙以祖辈字为姓氏,或为单姓桑。二是黄帝裔孙少昊穷桑氏之子孙以桑为氏。桑姓发源于黄河下游的山东西南部。在长期的繁衍播

  • 读音:Gài【源】系自姬姓。春秋时吴王夫㮣之后,以名为氏(17,60,62)。亦见《姓苑》(21,24)。【变】亦作〔概〕(60,62)。【人】㮣仁寿,明景泰中泰州举人(1

  • 祕邦

    读音:Bìbāng/Pipang【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