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Suí

【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随国(故城在今湖北随县南)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见《风俗通》(1,6,7,12,17)。②系自祁姓。陶唐氏之后,周时杜伯之子隰叔奔晋,隰叔之孙士会为晋上卿,食采于随(故城在今山西介休),谓之随会,子孙以邑为氏(5,6,7,17,60)。③随作笙,见《世本》。女娲之臣,随姓当出此(60)。【变】隋文帝以周齐不遑宁处,故去辵作隋(11,12)。【望】河南、清河(17,60,418)。【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随何,汉时博士(17,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景县、涉县,山东之鱼台、平度、昌乐,山西之太原,湖北之老河口,安徽之泾县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据 《世本》 注云:“随作笙。(注): (随),女娲臣。随姓当出此。” ②郑樵注云: “ (随),侯爵,今随州是其地,楚灭之,子孙以国为氏。” 《姓氏考略》 据 《路史》 亦注: “春秋时有随国,楚灭之,有随氏。” 随为姬姓国,故此当系出姬姓。③或以邑为氏。郑樵又注: “杜伯之玄孙为晋大夫,食采于随,曰随会,子孙以邑为氏。” 杜伯为唐尧之裔,其玄孙会奔晋为士师,故为士氏,称士会; 食采于随,又称随会。故此当系出陶唐氏。《姓氏考略》据《潜夫论》亦注: “士会食采随,故氏随。望出河内。”春秋晋之随邑,在今山西之介休县东。

汉代有随河,护军尉; 明代有随鹍,鱼台人,仪封令; 清代有随人龙,邹平县教谕。

猜你喜欢

  • 读音:Péi【音】 又音裴(Péi)(80)。【源】 䣙伯綮之后有䣙氏,以国为氏。国在虞芮之间(故城在今山西芮城、永济一带)(12,15,21,62)。周穆王西征至于&#x

  • 读音:Jǔ【源】 ①西周铜器铭文上所见之古氏(94)。 ②与楀通,见《考工记·轮人》。亦见《新编千家姓》(73,91)。【布】 大陆北方有此姓(9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 《中国姓氏大

  • 读音:yì【源】 ①商时有奕车之觚,见《宣和博古图》(60)。此为奕氏之始。 ②周伯卤(一说秦伯(17))之曾孙仲奕,武王封之于阎,晋灭之,其后有奕氏(60,62)。【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现行

  • 他駱拔

    读音:Tāluòbá【源】 北魏孝文帝时改代北他骆拔氏为骆氏。见《魏书》(7,27)。【变】 亦作〔佗骆拔〕(7,9,17,27)、〔地骆拔〕(12,27)。作〔地骆枝〕(6,70),似误。历史上代北

  • 桑水

    读音:sāng shuǐ与“承桑”同。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有载,其注云: “即承桑氏。”其注“桑”亦云: “神农娶承桑氏,亦作桑水氏,桑姓所出也。”

  • 别速歹

    读音:Biésùdǎi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续通志·氏族略》译作“伯苏岱”。

  • 那囊

    读音:Nā ′náng历史上吐蕃族姓氏。唐时吐蕃贵族那囊氏杀死牟处赞普。见 《中国通史》。

  • 读音:Jǐ【源】 ①系自姜姓。炎帝之后,封为纪侯(纪,故城在今山东寿光南),后为齐所灭,因以国为氏(7,11,12,17,60)。②唐时纪迈本姓舒,改姓纪,见《宗躬孝子传》(60)。③清满洲人姓。世居

  • 和特弩特

    读音:Héténǔtè【综】 清蒙古人姓。伊兴额,和特弩特氏,清蒙古正白旗人,咸丰中山东副都统(412)。

  • 读音:zhāng【源】 见《姓苑》(15,21,60)。【布】浙江上虞(279)、江西弋阳(329)、湖南湘潭(373)、台湾高雄、基隆(68,26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彰章,汉时齐人(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