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Féng

【源】 ①系自归姓。春秋时郑大夫冯简子之后,见《世本》(4,11,21)。②系自姬姓。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支孙食采于冯城(故城在今陕西大荔),因以为氏(9,11,12,17,60)。汉、唐之期,支派甚多,主要有:出颍川(今河南禹县一带)者,系汉征西大将军冯异之后。出上党(今山西长子一带)者,系汉宜都侯冯参之后。出京兆(今陕西西安一带)者,系汉燕王冯宏之后。出弘农(今河南灵宝一带)者,系西魏时宁州刺史冯宁之后。出河间者,系唐时监察御史冯师古之后(7,60)。③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23)。④清时广西泗城府土司冯姓始于明朝(72)。⑤瑶族姓(118,119,225)。又,云南金平平安寨瑶族勒崩氏,汉姓为冯(117)。⑥京(104)、壮(109)、侗(113)、彝(130)、傣(164)、回(176,344)、蒙古(344)、土家(387)、黎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杜城、杜陵、长乐、始平、颍川、上党、京兆、弘农、河间(6,17,21,60,418)。【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64%,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尤以广东、河南、河北、江苏、山东、云南等省多此姓,6省冯姓约占全国汉族冯姓人口56%。【人】 冯长,周宣王时柱下史,观天文之变,骊山人(21)。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龙口、平邑,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泸水、陇川、河口等地均有。汉、满、蒙、回、京、苗、瑶、壮、黎、土家、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引 《世本》 云: “归姓。郑大夫冯简子之后。” ②又据 《元和姓纂》 注云: “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毕万,封魏,支孙食采於冯城,因氏焉。”此则以邑为氏,系出姬姓。③冯姓为盘瑶十二姓之一,相传明洪武四年。“冯姓盗偷桂林省库银,逃走连州羊古山落居……冯姓改为鸟字鳳(凤)。”④黎族之冯姓,居海南保亭,相传为王姓所改,盖因“抽签改姓”。

冯姓郡望颇多。《姓氏考略》 注引 《元和姓纂》云: “冯氏出颍川者,汉征西大将军冯异之后; 出上党者,左将军冯奉世之后; 出长乐者,宜都侯冯参之后; 出京兆者,燕王冯宏之后; 出弘农者,西魏宁州剌史冯宁之后; 出河间者,唐监察御史冯师古之后。”

猜你喜欢

  • 读音:Fén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长治、介休及吕梁地区有分布。汉族姓氏。《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山西有汾水,居者或以水为氏。

  • 读音:Kuǎn/Koan,Kwan【综】见《中国姓氏集》(62)。或即欵氏。

  • 读音:Fāng【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台湾(64,68,261)、北京、河北等地均有此姓。罕见姓氏。《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 《中国姓氏大全》 引 《

  • 读音:Yù喻姓主要是源自俞姓,祖先为黄帝时医官俞跗,其后代遂以俞为姓。南宋时,俞姓人俞樗聪明好学,举为进士,博闻强识,无所不知,皇帝喜欢他样样知喻,就将喻姓赐给他,俞姓子孙于是便以喻为姓。喻姓

  • 读音:piāo明有飘雄,太和人,正德中为长阳尉。(见《奇姓通》)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太原、临汾,云南之大理,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新编千家姓》收载,《姓氏考略》亦载,未详其源。明代

  • 棠溪

    读音:Tángxī【源】 春秋时吴国传二十四世而灭于越,其后有棠谿氏,棠溪氏、唐谿氏等(19,21)。【变】 亦作〔堂溪〕、〔唐溪〕(7,21),而别于棠谿。【人】 棠溪典,汉时颖川人,五官中郎将(6

  • 泡戚

    读音:Pàoqì【综】 景颇族姓。世居云南潞西三台山,汉姓为戚(168)。

  • 衡伯

    读音:héng bó【源】 汤贤臣伊尹之后,见《风俗通》(1,8,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 《风俗通》云: “伊尹之后。”伊尹,商汤臣,官阿衡,其后以官为氏,有

  • 读音:niǔ纽回,字孝政,河东安邑人也。(见《隋书·孝义传》)纽,姓。(见《正字通》)

  • 珠爾蘇

    读音:Zhūěrsū【源】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安褚拉库(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安褚拉库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