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Bào

【源】 ①系自姒姓。夏禹裔孙敬叔(即杞公子)仕齐,食采于鲍(故城在今山东省历城东30里),因以命氏,见《姓苑》(6,7,9,12,15)。②庖牺氏即伏羲氏,其后有鲍氏(8,62)。③北魏时改俟力伐氏(一说为俟力氏)为鲍氏(6,11,12,44,70)。④清满洲八旗姓保佳氏、瓜尔佳氏等后均有改为鲍氏者(180)。今满族姓(344)。⑤景颇族金别氏,汉姓为鲍(168)。⑥佤族羊布拉氏(亦称尤斯拜氏),汉姓为鲍(161)。⑦蒙古族姓(344)。又,内蒙古东部蒙古孛儿只斤氏后改为鲍氏(384)。⑧回族姓(344)。【望】泰山、东海、河南、上党(12,17,21,60,418)。【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6%。尤以青海、江苏、山东、湖北、浙江等省多此姓,5省鲍姓约占全国汉族鲍姓人口70%。【人】鲍叔牙,春秋时齐卿,敬叔之子,荐管仲于桓公(61)。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平度、鱼台、龙口,陕西之韩城,山西之太原,广西之田林,四川之合江,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马关等地均有。汉、满、壮、佤、蒙古、土家、布依、傈僳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初见於 《姓苑》。其源不一:①《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注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云: “鲍出自姒姓,夏诸侯国,子孙氏焉。” 此当以国为氏。②亦系出姒姓。《姓氏考略》 注引 《姓苑》 云:“系出姒姓,夏禹后。春秋时杞公子有仕者,食采於鲍,因以命氏。” 郑樵亦云: “姒姓。不知所出。或云夏禹之后有鲍叔,仕齐,食采於鲍,因以为氏。” ③郑樵又云:“俟力之为鲍,俟力代亦为鲍。”见《郑通志·氏族略·总论·同名异实》。(按: 俟力代,《姓氏考略》据《魏书·官氏志》作“俟力伐”。) ④满族姓氏或改为鲍姓。《满族姓氏录》载; 满族之瓜尔佳氏、鲍佳氏等或改为单字姓“鲍。”⑤佤族之鲍姓,则由佤族姓 “寒琐顶” 氏所改。见 《中国人的姓名·佤族》。

春秋时齐有鲍叔牙; 汉代有鲍宣,哀帝时谏议大夫; 南朝宋有鲍照,诗人; 明代有鲍弼。

猜你喜欢

  • 札爾佳

    读音:Zhá’ěrjiā【综】 清正白旗蒙古马甲都楞之妻为札尔佳氏(260)。

  • 長伯

    读音:Chángbó【源】 周室世卿之家有长伯氏(19,21)。

  • 读音:gèn【源】 见《姓苑》(15,21,24,60)。【布】 甘肃永昌(392)、贵州黎平(358)、内蒙古呼和浩特等地均有此姓。【人】 艮当,汉时人,注《药经》(15,2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

  • 必喇

    读音:Bìlǎ【源】 清满洲八旗姓。源出金时女真人姓必兰氏。凡二派,出和攸、长白山等地(23,63,180,260)。【变】 ①后改为何氏(180)。②亦作毕拉(181),〔碧喇〕(260)。③清镶黄

  • 读音:ní【源】 ①见《姓苑》(15,21,24)。一说,当以尼山(在山东曲阜东南20里)为氏(60,62)。②金时女真人姓,见《高丽史》(71)。清满洲八旗姓尼佳氏,后改为尼氏(180)。③蒙古族姓

  • 读音:Shī【源】 诗国(即邿,故城在今山东济宁东南之邿亭),春秋时灭于鲁,子孙以国为氏(17,60)。【变】 一作邿(17,60)。【望】 合浦(17,60,418)。【布】 江西修水(304)、四

  • 公西

    读音:Gōng xī公西姓出自姬姓,为春秋时鲁国公族,为季孙氏支系之一,与鲁国国君同族,是鲁国三大贵族之一。公西姓早期活动于山东一带,如今在河南浚县等地有少量分布。公西姓历史人物有公西赤,孔子弟子

  • 达勃

    读音:dá bó后魏代北姓,后改为裒氏。(见《魏书·官氏志》)

  • 读音:Zhuàng/Juang,Jwang【综】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浙江萧山(209)、江苏高淳(305)等地均有此姓。

  • 子剡

    读音:zǐ yǎn【源】 春秋时齐大夫之后有子剡氏(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路史》 注云: “齐大夫后有子剡氏。”未道其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