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诗词古文>徐防生平

徐防生平介绍

徐防,字谒卿,后汉沛国铚(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人,祖父宣,为讲学大夫,以《易》教授王莽。父宪,亦传宣业。防少习父祖学,永平中,举孝廉,除为郎。防体貌矜严,占对可观,显宗异之,特补尚书郎。职典枢机,周密畏慎,奉事二帝,未尝有过。和帝时,稍迁司隶校尉,出为魏郡太守。永元十年,迁少府、大司农。防勤晓政事,所在有迹。十四年,拜司空(同御史大夫)。>>查看徐防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勤勉为政

  徐防出生在书香世家。徐防的祖父徐宣,做过讲学大夫,做过王莽的老师,曾教授王莽学习易经。王莽时期设置了六经祭酒这样的官职,其地位相当于上卿,徐宣这一讲学大夫,也就相当于祭酒一职。徐防的父亲徐宪,继承了祖父的学业,依然从事讲授易经。徐防很小的时候,就受到祖父、父亲的熏陶,跟爷爷和父亲学习易经,具有熟练、扎实的易经之功。

  永平年中,徐防通过举孝廉,而成为一名郎官。《汉书》说徐防“体貌矜严”,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有气质。热心提倡儒学、注重刑名文法的汉明帝刘庄看见他气质非凡,十分欣赏,立即升他为尚书郎,掌管机要。后汉书卷四十四徐防传中有这样的记载:防体貌矜严,占对可观,显宗异之。

  徐防这个人做事小心谨慎,侍奉皇帝毕恭毕敬。汉和帝永元初,徐防迁任司隶校尉。司隶校尉负责监察在京百官的各种不法行为。皇帝召集朝会的时候,司隶校尉与御史中丞、尚书令三人有单独的席位,称“三独坐”。

  后来,徐防出任魏郡太守。按照东汉制度,皇子封王,以郡为国。每国置傅、相各一人。傅主要负责王府事务;相就是郡太守,主要负责各类政务。

  永元十年,徐防先后迁任少府、大司农,掌管钱谷之事。

  永元十四年,徐防被拜为司空。东汉的中央政府组成沿用西汉制度,以三公领九卿为基本架构。三公分别为太尉、司徒、司空。东汉任命三公多以知名经师为之,以宣扬经术治国的理念。三公掌谋议国之大政。东汉唯以太傅为上公,三公的地位仅次于上公。司空领宗正、少府、司农三卿,主要负责水利工程、城防建筑、宫室营建等事务。司空与太尉、司徒共同讨论皇帝交议的国政,定议后会衔上奏。

  徐防职典枢机,周密畏慎,奉事二帝,未尝有过。徐防勤晓政事,所在有夡。

  上书纠弊

  邓太后当政时,学者比较懈怠。徐防与樊准一起陈述勤勉学习的好处,又上言说现在的文官多数都没什么学识,于是邓太后下诏公卿精选官员,三署里有能精通经术的人,都得到了推举。

  永元十四年,徐防被拜为司空。徐防在司空任上,做了件大事情。东汉初期,朝廷针对当时太学官定五经博士十四家(《易经》四家、《尚书》和《诗经》各三家、《春秋》和《礼记》各二家),并于太学设甲、乙两科,以培养郎官和太子舍人。然而到东汉中期,太学传授弟子时,随心所欲解释经典,不遵官定学说。每当考试时,都各抒所见,争论不休,互相指责。以遵官定学说为非义,以穿凿附会为得理,大大违反了太学本旨。刚刚担任司空的徐防建议,应对考试的科目和候选人的等级制度做一些改变。他迫切地希望五经的文字意义能得到清楚的说明,同时惋惜某些博士们过于偏爱发挥自己的解释,而损害了传统的解释。他认为今后应该更多地注意解释典籍的文字意义,鉴别候选人应该以解释字义为准;那些不遵循公认的大师的已被接受的解释的人或前后矛盾的人不准入选。徐防上书建议太学博士传授学业以及甲、乙科考试必须以官定学说为准。考试时,出五十道题,书于竹简,令弟子随意抽简答题,以答题多者为“上第”,答题引经据典明晰者为“高说”,答题如与官定学说有抵牾,妄生异说者即判为错误。汉和帝见书,即批转各公卿,按徐防所说照办。徐防上书统一了太学传授学业必须以官定学习内容为基础,革除了太学多年来的“异说纷争”,维护了汉王朝的统治秩序。徐防也因此而声名大振,事迹载入《后汉书》。

  尊立安帝

  汉延平元年(106)八月初六,汉殇帝刘隆不幸早夭。邓太后与邓骘决定迎立清河王刘庆的儿子刘祜。邓骘又去与太傅张禹、司陡徐防等大臣们商议。在确立新皇帝这一点上,徐防是立场坚定地站在邓太后一边的。商议好应变之策后,趁夜便让邓骘亲自持节驱车,用已封王的皇子才能坐的青盖车将清河王刘庆的儿子刘祜秘密接进了宫中。徐防按照程序将皇帝玺绶奉送到刘祜手里,宣布由这位清河王子登上皇帝宝座,邓太后仍临朝摄政。这一年,刘祜刚满13岁。是为东汉安帝。徐防以尊立汉安帝有功,封为龙乡侯,食邑1100户。

  按照儒家“嫡长制”的继承法则,刘胜是当然的小皇帝。徐防没有像其他大臣那样拥立刘胜,而是同意并支持邓太后,有他合理的考虑。首先,皇子刘胜是有缺陷的,他从娘胎里就带来了毛病,而且还是“痼疾”。这个“痼疾”有可能影响他担任皇帝期间的所作所为,不利于国家。其次,刘祜是经过精心调教的。对刘祜的培育邓太后做了用心的安排。另外,徐防还是十分看中邓太后的能力的。邓绥是勤政爱民的,她的忧国忧民程度,远远超过历史上绝大多数的的男性君主。

  因灾辞职

  永初元年,西羌叛汉,切断了陇道,郡国十八处地震,四十一处雨水,二十八处大风雨雹。边疆未靖,腹地多灾,徐防认为自己没有辅助皇帝治理好国家,就自动辞去官职。因灾变而去职,这在我国历史上是开先河的。(“其年以灾异寇贼策免,就国。凡三公以灾异策免,始自防也。”)东观记曰:“郡国被水灾,比州湮没,死者以千数。灾异数降。西羌反畔,杀略人吏。京师淫雨,蟊贼伤稼穑。防比上书自陈过咎,遂策免。”

  三公以灾异免职的,据史书称是从汉安帝朝太尉徐防开始的。往后,这个以灾异免三公的惯例,又成了政治斗争中打击排斥异己的借口。

猜你喜欢

  • 霍化鹏

    佛山市南庄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官至温州永嘉县知县、南京户部郎中。

  • 卜商

    卜商(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00年),姬姓,卜氏,名商,字子夏,尊称卜子(夏),南阳温邑(今河南温县黄庄镇卜杨门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孔门十哲之一。周安王二年(公元前400年),去世,葬于温县。名列“孔门十哲”之一,从祀于孔庙,追封为魏侯。

  • 崔曙

    崔曙(?—739年),一作署,宋州宋城县(今河南商丘)人,唐朝状元、诗人。崔曙自幼失去双亲,可谓备尝人世艰难困苦。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崔曙科举考试中获得进士第一名,又在殿试中作《奉试明堂火珠》诗。唐玄宗看后大为赞赏,取为状元,官授河内县县尉。可惜,第二年,崔曙就病故了。崔曙死后只留下一女,名叫“星星”,世人皆以为“曙后一星孤”是谶语。

  • 曾迁

    曾迁,字子殷,一字子长。博罗人。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一五五八)举人。官归化知县。事见清乾隆《博罗县志》卷一二。

  • 朱惠

    朱惠,字元锡。英德人。明成祖永乐十五年(一四一七)举人,隐身不仕。事见清同治《韶州府志》卷三四。

  • 丁鹤年

    元末明初诗人、养生家,京城老字号“鹤年堂”创始人。诗人,有《丁鹤年集》传世。著名孝子,为明初十大孝子之一。以73岁高龄为母守灵达17载,直到90岁去世。《四库全书》中收录的《丁孝子传》和《丁孝子诗》即是他的事迹。诗开篇赞曰:“丁鹤年精诚之心上达九天,丁鹤年精诚之心下达九泉。”

  • 李毓秀

    李毓秀(1647年—1729年),字子潜,号采三,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弟子规》的作者,祖籍辽宁铁岭,出生于山东潍县(即潍坊市寒亭区)李家营村[1] ,青年时,因特殊使命离开老家去了山西(即新绛县龙兴镇周庄村),教书、育人、治学、报国,直至去世也未回过山东老家。

  • 张大节

    (1121—1200)金代州五台人,字信之。海陵天德三年进士,调崞县丞。世宗时为横海军节度使,筑黄河故道堤防,以御北决之水。章宗时,累知大兴府事,终震武军节度使。赋性刚直,果于从政,又善弈棋,当世第一。

  • 张翰

    张翰,西晋文学家,字季鹰,父亲是三国孙吴的大鸿胪张俨。吴郡吴县(今苏州)人。生卒年不详,葬于芦墟二十九都南役圩。张翰性格放纵不拘,时人比之为阮籍,号“江东步兵”。齐王执政,辟为大司马东曹掾,见祸乱方兴,以秋风起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为由辞官而归。

  • 何梦桂

    淳安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咸淳元年,(公元一二六五年)进士,为太常博士,历监察御史官,大理寺卿。引疾去,筑室小酉源。元至元中,屡召不起,终于家。梦桂精于易,著有易衍及中庸,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