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诗词古文>阿克敦生平

阿克敦生平介绍

阿克敦(1685—1756),章佳氏,字仲和,一字立恒,又字恒岩。满洲正蓝旗人。康熙四十八年进士,授编修。以学问优,殿试有声名,授侍讲学士。雍正时,历任翰林院掌院学士、署两广总督兼广州将军。乾隆时官至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卒谥文勤,有《德荫堂集》。>>查看阿克敦的诗词古文

轶事

  清朝入关后,始终坚持满族人无需经过严格的科举考试选拔就可以做官的原则。不过有些满族大臣倒确实是有学问的,阿克敦就是其中一位。他是满洲正蓝旗人,名字的意思是“结实”。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中了进士,因此被认为学识优秀,授予庶吉士,又进翰林院做编修。康熙皇帝认为阿克敦“学问优”,把他提拔为侍讲学士。以后在康熙朝,阿克敦几乎一直从事有关礼部的事务。雍正继位后,阿克敦还兼“国子监祭酒”,成为全国最高学府的领导。

  可是在“文”这条路上走到头后,阿克敦官运一转,于雍正四年一下子就转成了“武”官,被派到广州代理两广总督兼广州将军,成了“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一把手。

  阿克敦在这期间弹劾了一些广东的官员,得罪了广东的大员,等他转任广西巡抚的调令刚一下达,广东的一些大员纷纷上章弹劾,指责他指示广东新会县将强盗案件改为盗窃案件,挪用广东海关的额外税银,尤其是指责他指使家人向暹罗来广州的运米船索取“规礼”。雍正皇帝大怒,立即下令将阿克敦就地逮捕下狱,特派大臣到广州审讯。最后仅仅判处阿克敦索取暹罗米船“规礼”一罪,建议绞刑。正在这时,他的又一个对头告他包庇贪赃的下属,于是加重判处他“斩监候”(判处斩首,等候秋审最终决定是否执行)。

  保住阿克敦脑袋没有掉地的是苏北水道疏浚工程,雍正皇帝想起监狱里等死的阿克敦,把他派到河堤上去戴罪效力。河工结束,他的罪过也算勾销。

  乾隆皇帝登基后,重新将阿克敦调回朝廷任职,指令阿克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下一年,正式授阿克敦刑部尚书官职。

  阿克敦当上这个“最高法官”不久,就得了个重罪。乾隆十三年,乾隆皇帝在查看翰林院上奏的孝贤皇后册文,其中满文译“皇妣”为“先太后”,乾隆皇帝认为这是个“大误”,立刻要召见阿克敦,想不到阿克敦没有候旨就已经退出宫殿。乾隆皇帝大怒,下令罢去阿克敦所有官职,把这位原来的刑部尚书关到刑部监狱里,按照“大不敬”罪名,打算定罪“斩监候”。这是阿克敦得到的第二个死刑判决了。

  好在这只是乾隆皇帝气头上的决定,当其他大臣向乾隆皇帝指出这句翻译没有错的时候,他的气就消了。不过他要给这位三朝老臣一点颜色看看,五月里先是正式宣布死刑判决“论斩”,这也是阿克敦第三次被判死刑。不过才过了六天,又宣布赦免阿克敦,并将阿克敦释放出狱,要他“在内阁学士上行走”(暂行职务的意思),并代理工部侍郎。再过一个月,又把阿克敦派到刑部“署刑部尚书”,并给了他一个“镶白旗汉军都统”的官衔。年底以前,就把阿克敦原来的兼职、头衔全都恢复了。在以后的八年里,阿克敦一直算是代理刑部尚书。直到他致仕都是如此。

猜你喜欢

  • 房琯

    房琯(697年-763年),字次律,河南(今河南偃师)人,唐朝宰相,正谏大夫房融之子。房琯弘文生出身,历任校书郎、冯翊县尉、卢氏县令、监察御史、睦州司户、主客员外郎、主客郎中、给事中、宜春太守、太子左庶子、刑部侍郎,赐爵漳南县男。杜甫在房琯罢相后数次上书皇帝,为房琯辩护,结果遭到贬官,后留有《得房公池鹅》、《别房太尉墓》等诗篇。

  • 于良史

    于良史,唐代诗人,肃宗至德年间曾任侍御史,德宗贞元年间,徐州节度使张建封辟为从事。其五言诗词语清丽超逸,讲究对仗,十分工整。

  • 李邕

    李邕(678~747),即李北海,也称李括州,唐代书法家。字泰和,汉族,鄂州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人。其父李善,为《文选》(梁萧统编选)作注。李邕少年即成名,后召为左拾遗,曾任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职,人称“李北海”。

  • 静诺

    静诺,仁和人,林氏女,号自閒道人。雄圣庵尼。有《息肩庐诗草》。

  • 刘元卿

    刘元卿(1544-1609),字调甫,号旋宇,一号泸潇,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坊楼南陂藕下村人。明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江右四君子”之一,江右王门后期大家,在理学、教育和文学等领域皆卓有成就,著述甚丰,有《刘聘君全集》,其寓言集《贤奕篇》被收入“四库全书”。

  • 镇澄

    镇澄,字空印,号月川,燕之西山人。

  • 沈际飞

    沈际飞,明代戏曲理论家。字天羽,自署震峰居士,江苏昆山人。生卒年不可考。著有《草堂诗余新集》。

  • 萧萐父

    1924.1-2008.9.17,生于四川成都,祖籍四川井研。中国著名哲学史家,194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1956年受邀回武汉大学重建哲学系,是现今武汉大学中国哲学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创建者与学术带头人,并以此为基地开创了独树一帜的珞珈中国哲学学派。

  • 倪抚

    倪抚(1608—1646),字曼倩,嘉善县人。明天启、崇祯间廪生。所居竹木成林,树荫蔽天。常览文史经籍以自娱,擅长文词,崇尚侠义,为乡里所推颂。清顺治三年六月初九,清知县刘肃之佯装反正,诓骗义兵首领赴宴,吴易、孙璋、孙钜及倪抚皆赴会,休憩于东关外孙氏别墅,刘密令伏兵突出,孙、倪等均被捕。孙璋父子在押解途中,自尽于孙家桥东河中,家产被没收,阖门殉难。总督威逼倪抚招降其部属,倪抚誓不就范。八月初五,与吴易同在杭州候潮门江浒处殉义,家产全被籍没。

  • 孟宗献

    开封人,字友之,号虚静居士。世宗大定三年,乡、府、省、御,四试皆第一,时称孟四元。授供奉翰林,改曹王府文学,兼记室参军。工词。迁同知单州军事。丁母忧,哀毁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