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诗词古文>李兆龄生平

李兆龄生平介绍

李兆龄,字仁遐,号月岩,清代河北高邑人。福建闽清县知县,封中宪大夫,赠通奉大夫。年老以后,曾跟随季子李浤展转于齐东、历城知县任上,又随长子李渭奉养于嘉定知府任上,于乾隆二年即公元1737年卒于嘉定府署,终年70岁。著有《舒啸阁诗集》。>>查看李兆龄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李兆龄年少时,正值国家平静滇黔叛乱,因战事粮饷不足,征能输捐者奖补以官职,李兆龄输以数千金,议叙得县令,却以“报国家累世之恩,助军中一日之费,非以为仕途阶”而不赴任。后专心经史,竭精学问,苦学二十年,至康熙四十三年,即1704年,才被选授福建闽清知县。

  在任七年,政声彰著,因辨狱忤抚军张孝先,而屡荐不达,愤然辞官,归家后以课子为事,使其五子皆成科名。

  年老以后,曾跟随季子李浤展转于齐东、历城知县任上,又随长子李渭奉养于嘉定知府任上,于乾隆二年即公元1737年卒于嘉定府署,终年70岁。

  李兆龄的《舒啸阁诗集》,乃其长子李渭于清乾隆年间刊刻成书,其版本为四库未收书辑刊编纂委员会所编的《四库未收书辑刊》,除原缺第一页外,共载诗作852首,为清代一部数量较大的诗集,此书能够为《四库未收书辑刊》收录保留下来,说明其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这部作品可以说是李兆龄一生的写照,也反映了清代前期的社会风貌,对于研究清代社会和高邑李氏家族,都是一部重要的资料。

  《舒啸阁诗集校注》中讲道,综观李兆龄的一生和他的全部诗歌作品,可以看出,他对于诗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把他的理想、爱好、兴趣、欢乐、苦痛、悲愁寓于其中,也反映了他所处的时代跳动的脉搏,这在清诗中也是不多见的。

猜你喜欢

  • 郑禧

    平江路人,字熙之。师法董源,善画山水,用墨清润可爱。墨竹禽鸟,学赵孟頫。

  • 朱诰

    惠州归善人,字少扬。少颖悟,七岁受《论语》、《孟子》,再读即能诵。长嗜学,通六经百家言,为文不趋时好。才未展而早卒。

  • 萧炎丑

    萧炎丑,宋遗民。

  • 李斯

    李斯(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字通古,汝南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人[1-2] 。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参与制定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李斯的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基本格局。秦始皇死后,勾结内官赵高伪造遗诏,迫令公子扶苏自杀,拥立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秦二世二年(前208年),父子腰斩于咸阳,夷灭三族 。

  • 刘昂霄

    刘昂霄(1186~1223)字景玄,别字季房,陵川人。举进士不中,以荫补官,调监庆阳晕器库,不就,遂隐居洛西永宁山水间。元光二年六月病卒,年三十八。昂霄博学能文,六经百,世谱、官制、地理与兵家成败等,无所不窥。为文渊绵致密,平易而有奇趣。善谈辩,人有发其端者,徵难开示,初不置虑,穷探源委,解析脉络,旁贯径出,不可窥测,四座耸听,噤不得语。尝从李纯甫游,又与雷渊、辛愿、麻革、元好问友善。

  • 朱仲明

    徽州路休宁人,号北轩。泰定帝泰定年间陈栎主小桃源诗盟,仲明诗居第一。

  • 褚遂良

    褚遂良(公元596年-公元659年),字登善,唐朝政治家、书法家,杭州钱塘人,祖籍阳翟(今河南禹州);褚遂良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跟随薛举为通事舍人,后在唐朝任谏议大夫,中书令等职,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诏辅政;后坚决反对武则天为后,遭贬潭州(长沙)都督,武后即位后,转桂州(桂林)都督,再贬爱州(今越南北境清化)刺史,唐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卒;褚遂良工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 自恢

    自恢,字复初(《草堂集》作复元),江西南昌人。元未,住吴江法善寺,洪武初移住庐山。

  • 窦参

    窦参(733~792年),字时中,中唐大臣。平陵(今陕西咸阳市秦都区西北)人。工部尚书窦诞之玄孙。以门荫累官御史中丞。参习法令,通政术,“为人矜严悻直,果于断”。唐德宗时以为宰相,“阴狡而愎,恃权而贪”,因故贬至柳州(今广西柳州市),宣武节度使刘士宁送给窦参绢五十匹,湖南观察使李巽上疏检举他“交通藩镇”。德宗怒欲杀之。陆贽替窦参说情,才未被杀,贬作郴州(湖南省郴州市)别驾(总秘书长),隔年,再贬驩州(现越南荣市)司马。不久赐死。全部家产、奴仆送至长安,连头上戴的发簪也充公。

  • 李进

    李进(?-1512年),字时勉,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平阳府曲沃县(今山西省曲沃县)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成化五年,登进士,授户部主事。此后历任户部员外郎、郎中。成化二十年,外调任广平府知府。弘治三年,改济南府知府。弘治七年,升任四川布政司右参政,弘治十二年,升任江西右布政使。弘治十四年,升河南左布政使。弘治十六年,任副都御史、宣府巡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