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诗词古文>张子容生平

张子容生平介绍

张子容,襄阳人(今属湖北),又名张五。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前后在世。先天元年(712)举进士,仕为乐城令,开元中谪为东城尉。又曾官晋陵尉。初,与孟浩然同隐鹿门山,为死生交,诗篇唱答颇多。复值乱离,流寓江表。后竟弃官归旧业以终。子容为诗兴趣高远,为当时文士所称,有诗集传于世。>>查看张子容的诗词古文

生平

  张子容是孟浩然的朋友,彼此之间常有唱和,同气相求,同声相应的诗作,如《除夜乐城逢孟浩然》、《送孟浩然归襄阳二首》等。

  孟浩然到温州,游江心孤屿,并写下了一首温州人民所最喜爱而经常传诵的诗篇:《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诗曰:逆旅相逢处,江村日幕时。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廨宇邻鲛室,人烟接岛夷。乡园万余里,失路一相悲。孟浩然此次来永嘉(即今温州市),主要是去乐成(今乐清市)访问他的同窗好友张子容。据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他俩在青年时就“同隐鹿门山,为生死交,诗篇倡答颇多。”开元元年(713),张子容去长安应试,临行前,孟浩然赠他一首诗,诗的开头两句是:“夕山照灭,送客出柴门。”可见他们当时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他们所谓的隐居,实际上原是闭门苦读,待机仕进而已。张子容考取进士后,被分发到江苏武进任县尉。数年之后,因事被谪迁到当时比较贫瘠的荒远的乐成来。这次孟浩然来永嘉是开元十三年(725),岁次乙丑,孟浩然正三十七岁,他与张子容分别已十三年了。

  当张子容得知孟浩然来访的消息后,马上赶到上浦馆去迎候他(上浦馆属乐成县,离永嘉郡城约70里),正如孟浩然在诗中所叙述的,“逆施相逢处,江村日暮时。”这首诗,八句四段,段与段之间句意跳跃较大,但全诗一气呵成,气贯意识足,确是佳构。 诗的首联两句,首先交代了这次两人会晤的时间——当天日暮之时;地点——江村(上浦馆)逆旅之中。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就可以把读者带进了诗的意境,引起读者翩翩联想。

  颔联:“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则是他俩当日游览江心孤屿情景的如实记叙。

  当时的孤屿是十分荒凉的,岛上几乎还没有一座像样的建筑物,更谈不上什么茶楼酒馆了。他俩游览孤屿的目的,主要是去领略周围群山的景色,同时借以追寻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的游踪屐迹。

  颈联“廨宇邻鲛室,人烟接岛夷”,是指张子容所在乐成官舍,僻处海滨,人烟荒凉。《述异记》云:“鲛人水居如鱼”。“鲛室”,鲛入水居之室,用以喻海域。“夷”,原指夷狄。“岛夷”,指远离中原的荒岛野居之民。

  尾联“乡园万余里,失路一相悲”,“失路”者,不得志也,孟浩然为自己才华正茂的同窗好友,被谪迁至远离故乡而且是如此荒僻的乐成,深表同情和惋叹。

全诗短短四十字,有记叙,有写景,有抒情,即景抒情,情融于景,正像晚唐诗人皮日休所评论的,孟浩然的诗“遇景入36咏,不拘奇挟异”,真令人赞赏不置。

孟浩然与张子容畅游了江心孤屿之后,便同去乐成。这年的除夕,孟浩然就是在乐成张子容的官邸度过的。孟浩然与张子容,既有同乡之谊,又是通家之好,更加两人年青时曾同隐鹿门山,晨夕相处,亲密无间,此次孟浩然专程远道来访,张子容当然热情接待。除夕之夜,张子容的官邸,灯火辉煌,画烛高烧,筵备珍馐,酒斟柏叶。他们一边品尝着新酿的柏叶酒,一边畅叙着别后离情,当时内心的快乐,是难以言喻的。席间还有卢氏歌女演唱《梅花》古曲,她的婉转歌喉,更增添了两位诗人的兴会。即正是“远客襄阳郡,来过海岸家。尊开柏叶酒,灯发九枝花。妙曲逢卢女,高才得孟嘉。东山行乐意,非是竞豪华。”(张子容《除夕乐成逢孟浩然》)

  孟浩然更是诗兴勃发,对酒当歌,即席写了两篇热情洋溢的五言律诗。他的《除夕夜乐成逢张少府》诗云:云海泛瓯闽,风潮泊岛滨。何知岁除夜,得见故乡亲。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平生能复几,一别十余春。他的另一首《岁除夜会乐成张少府宅》诗: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写得更为情真意切,把除夕之夜欢乐宴饮的场景,描述得如绘如画。

  出正之后不久,或者是由于旅途劳顿,或者是病酒之故,孟浩然就生起病来了。连日来长卧病榻,无聊中不免想起了故乡亲人,由于思亲从而萌发了怀乡之念。诗,是诗人的心声,在病榻上孟浩然握笔写了一首排律,题曰:《初年乐成馆中卧疾怀归作》,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思亲怀乡之情。异县天隅僻,孤帆海畔过。往来乡信断,留滞客情多。腊月闻雷震,东风感岁和。蛰虫惊户穴,巢鹊眄庭柯。徒对芳尊酒,其如伏枕何!归欤理舟楫,江海正无波。

  由于孟浩然怀旧意切,张子容也不便强留。待到孟浩然病体痊愈之后,替他整理了行装,准备了船只,临行前还赠他二首律诗,其中一首首尾四句是;“东越相逢地,西亭送别津……,因怀故园意,归与孟家邻。”把两人当时的心境表露无遗。孟浩然也写了一首《永嘉别张子容》以回赠,诗曰:旧国余归楚,新年于北征。挂帆愁海路,分手恋朋情。日夕故园意,订洲青草生。何时一杯酒,重与季鹰倾。

猜你喜欢

  • 柳中庸

    柳中庸(?—约775)名淡,中庸是其字,唐代边塞诗人。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为柳宗元族人。大历年间进士,曾官鸿府户曹,未就。萧颖士以女妻之。与弟中行并有文名。与卢纶、李端为诗友。所选《征人怨》是其流传最广的一首。《全唐诗》存诗仅13首。其诗以写边塞征怨为主,然意气消沉,无复盛唐气象。

  • 朱邦宪

    松江府上海人,字察卿。父朱豹,官福州太守。幼敏慧,九岁丧父,哀毁如成人。为太学生。性慷慨,能急人之难。耻为纨裤子弟及儒生。博览典籍,不屑为时文,诗笔古雅绝伦。与四明沈明臣、吴门王稚登最厚善。著有《朱邦宪集》。

  • 孙佺

    孙佺(?-712年),汝州郏城(今河南郏县)人。唐朝中期将领,宰相孙处约之子。唐睿宗延和元年,官至左羽林大将军,代替薛讷为幽州大都督。率兵讨伐奚和契丹,发动冷陉之战,唐军败绩。孙佺及副将周以悌被擒,为突厥默啜可汗所害。

  • 蔡廷兰

    蔡廷兰(1801~1859),字香祖,号郁圆,学者称秋园先生,澎湖人。幼颖异,十三岁补弟子员,屡试第一,深得澎湖蒋镛欣赏,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中进士。蔡廷兰诗工古体,文善四六。曾佐通判蒋镛纂《澎湖续编》。光绪四年(1878)金门林豪为之集成《惕园古近体诗》二卷,骈体文、杂著各若干卷。《惕园古近体诗》今未见,以下据蒋镛《澎湖续编》、林豪《澎湖厅志》、连横《台湾诗乘》、赖子清《台湾诗醇》、彭国栋《广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许成章《高雄市古今诗词选》编校、增补之。(江宝钗撰)

  • 刘君锡

    刘君锡,字号不详,燕山(今北京西南)人,家甚贫。元时曾任省奏,性格方正耿介,不屈节,人有过必正色责之。约明代洪武中前后在世。时与邢允恭、友让、贾仲明等友善。善隐语,为燕南独步,人称“白眉翁”。所作杂剧有《东门宴》、《三丧不居》等,俱佚。《录鬼簿续编》于其名下著《来生债》一本,然《元曲选》存本属无名氏,今从刘著。

  • 蓝仁

    蓝仁(1315-?)字静之,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崇安将村里(今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蓝仁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 唐枢

    生平无考。《全唐诗逸》录其诗3联,皆录自日本大江维时编《千载佳句》。

  • 张子容

    张子容,襄阳人(今属湖北),又名张五。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前后在世。先天元年(712)举进士,仕为乐城令,开元中谪为东城尉。又曾官晋陵尉。初,与孟浩然同隐鹿门山,为死生交,诗篇唱答颇多。复值乱离,流寓江表。后竟弃官归旧业以终。子容为诗兴趣高远,为当时文士所称,有诗集传于世。

  • 岑德润

    岑德润,隋代诗人,陈朝岑之敬之子。官至中军吴兴王记事参军,有文才,著有《鸡鸣篇》、《赋得临街危石》、《咏灰》、《咏鱼》等诗作。

  • 曾允元

    曾允元字舜卿,号鸥江,元江西太和人,生平不详。曾允元,宋代词人,名作《水龙吟》流传很广;《词综》卷二八谓其字舜卿,疑将曾揆之字误作允元之字。《元草堂诗馀》卷中入选其词4首,《全宋词》据以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