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诗词古文>阿鲁威生平

阿鲁威生平介绍

阿鲁威(生卒年不详),蒙古族人。字叔重,号东泉。曾任南剑太守、经筵官、参知政事。能诗,尤善长作散曲,今有几十支散曲传世,散见于《阳春白雪》、《乐府群珠》等书。>>查看阿鲁威的诗词古文

生平

延间(1314~1320官南剑太守,即延平江路总管。
至治间(1321~1323) 官泉州路总管。
泰定间(1324~1328)任翰林侍讲学士。曾译《世祖圣训》、 《资治通鉴》等为泰定帝讲说。
阿鲁威在元仁宗、英宗执政时,曾任延平路总秘和泉州路总管,南剑太守,后应诏入朝作经筵官。
致和元年(1328)官同知经筵事,是年遂挂冠南游。家于杭州,居城东,被李昱聘为西宾。
至元二年(1336)因卷入平江路总管道童案坐罪,不久冤明,仍闲居杭州。
能诗善曲,明·朱权 《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鹤唳青霄”。其诗今不传。
元·杨朝英《阳春白雪》录其小令十九首,情感深沉质朴,格调旷达豪迈。

成就

阿鲁威汉文修养深厚,善作散曲,被列为散曲七十大家之一。《太和正音谱·古今群英乐府格势》篇,称其词曲风格“如鹤唳青霄。”可惜留传不多。现存阿鲁威作的散曲有19首,计《蟾宫曲》16首,《湘妃怨》2首,《寿阳曲》1首。阿鲁威不但是一位成就较高的散曲作家,还是著名学者育家。元泰定年间,他曾任翰林侍读学士,还曾翻译过《世祖圣训》、 《资治通鉴》等书。

作品风格

  阿鲁威善做散曲,《太和正音谱·群英乐府格势》篇,称其词曲风格“如鹤唳青霄”,只可惜流传到现在的不多了。现存阿鲁威作的散曲只有十九首,包括《蟾宫曲》十六首,《湘妃怨》两首,《寿阳曲》一首。其散曲格调旷达豪迈。 《蟾宫曲》 前九首系以楚辞九歌品成,如《湘君》:“问湘君何处遨游,怎弭节江皋,江水东流,薜荔芙蓉,涔阳极浦,杜若芳洲,驾飞龙兮兰旌蕙绸,君不行兮何故夷犹,玉佩谁留,步马椒丘,忍别灵修。” 辞藻华丽, 婉约而浪漫。

  阿鲁威的散曲既有怀古之情,也有感时之作。比如他的《湘妃怨》 :“夜来雨横与风狂,断送西园满地香,晓来蜂蝶空游荡,苦难寻红锦妆。问东君归计何忙,尽叫得鹊声碎,却叫人空断肠,漫劳动客送垂扬。”读来让人惆怅。又如《寿阳曲》:“千年态,一旦空,惟有纸钱灰晚风吹送,尽蜀鹃血啼烟树中,唤不回一场春梦。”如诉如泣,隐约有声,情感描写真挚而细腻。从内容上看,散曲多以寄托对民众生活的同情、慨叹现实生活的无奈等为主,表现出元代读书人消极避世的情绪。

  阿鲁威其他一些咏述历史的散曲,情调与上述不同,如感叹英雄人物的有《折桂令·咏史》:“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寥寥数语,把曹公的豪情,孔明的机巧,跃然纸上。

  《旅况》一曲却表达了作者鄙弃富贵荣华,想做江湖散人,漫游四方或隐居一处以诗酒自娱的思想。《遣怀》中抒发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壮志难酬的感情,只不过那种被压抑的思想感情在阿鲁威身上的表现多了几分英雄气概和外露的锋芒。

  阿鲁威的散曲,内容多为鄙薄商官厚禄,抒发时光易逝,不遇的感慨,赞扬古代英雄贤士伟业等方面的作品,其风格多雄浑或悲切凄凉。他的散曲被多种版本所收,流传较广。

猜你喜欢

  • 袁褧

    苏州府吴县人,字尚之,号谢湖。诸生。工诗善画,好藏书。尝以所藏宋刻善本摹刻行世。著有《奉天刑赏录》、《田舍集》、《游都三稿》、《谱系八述》。

  • 朱厚照

    朱厚照(1491年10月27日-1521年4月20日),即明武宗(1505年—1521年在位),明朝第十位皇帝,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在位期间年号正德。通过近些年来历史学界的研究,人们对武宗的认识有所改变,武宗只不过只是喜欢玩乐,有人认为他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为人却又平易近人,心地善良,是极具个性色彩的人。从其所指挥的应州大捷来看也算是一位有真才实学的皇帝。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于豹房,享年三十一岁,在位十六年,庙号武宗,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葬于康陵。

  • 文征明

    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杨侃

    杨侃(488-531年),字士业,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南北朝时北魏大臣,侍中杨播之子。颇爱琴书,尤好计画,袭爵华阴伯。机敏有才干,扬州刺史长孙稚请为录事参军。从平萧宝夤叛乱有功,除冠军将军、东雍州刺史,转岐州刺史。历任度支尚书、给事黄门侍郎,官至卫将军、金紫光禄大夫、侍中,封济北郡公,助力孝庄帝斩杀尔朱荣。普泰元年,为尔朱天光害于长安,时年四十四。太昌年间,赠使持节、都督秦夏二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秦州刺史,归葬华阴祖茔。

  • 许谦

    (1270—1337)金华人,字益之,号白云山人。幼孤,力学。从金履祥学,尽得其奥。教授乡里,不应辟举。居东阳八华山,学者争往从之。四方之士,以不及门为耻。或访以典礼政事,闻者无不厌服。卒谥文懿。有《读书传丛说》、《诗名物钞》、《白云集》等。

  • 卓敬

    (?—1402)浙江瑞安人,字惟恭。洪武十八年进士。授户科给事中,遇事敢言,历官户部侍郎。建文初,密疏言燕王雄才大略,宜徙封南昌,以利控制,帝不纳。燕王即位,被执。帝怜其才,系之狱,遣人劝降,不屈,被杀。

  • 高文秀

    高文秀(生卒年不详),东平(今属山东省)人。元代戏曲作家。府学生员,早卒。

  • 蒋春霖

    蒋春霖(1818~1868)晚清词人。字鹿潭,江苏江阴人,后居扬州。咸丰中曾官两淮盐大使,遭罢官。一生潦倒,后因情事投水自杀(一说仰药死)。早年工诗,中年一意于词,与纳兰性德、项鸿祚有清代三大词人之称,所作《水云楼词》以身遭咸丰间兵事,特多感伤之音,诗作传世仅数十首,称《水云楼賸稿》。

  • 晏敦复

    晏敦复(1120-1191,一作1071-1141、一作1075-1145)字景初。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南宋诗人、正直大臣。官至吏部尚书兼江淮等路经制使。敦复才思敏捷,诗文多已散佚,仅《宋诗纪事》存诗1首,《历代名臣奏议》存奏议2篇。《宋史》卷三八一有传。世称“抚州八晏”(晏殊、晏几道、晏颖、晏富、晏京、晏嵩、晏照、晏方)。

  • 汪琬

    汪琬(1624—1691年),字苕文,号钝庵,初号玉遮山樵,晚号尧峰,小字液仙。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初官吏学者、散文家,与侯方域、魏禧,合称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顺治十二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鸿博,历官户部主事、刑部郎中、编修,有《尧峰诗文钞》、《钝翁前后类稿、续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