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诗词古文>陈叔达生平

陈叔达生平介绍

陈叔达(?-635年),字子聪,吴兴(今浙江长兴)人,唐朝宰相,陈宣帝第十七子,陈后主异母弟。陈叔达出身于陈朝皇室,曾授侍中,封义阳王。陈亡入隋,历任内史舍人、绛郡通守,后归降唐高祖,担任丞相府主簿,封汉东郡公。唐朝建立后,陈叔达历任黄门侍郎、纳言、侍中、礼部尚书,进拜江国公。玄武门之变时曾建议唐高祖立唐太宗为太子,晚年以散职归第。贞观九年(635年),陈叔达病逝,追赠户部尚书,初谥缪,后改为忠。>>查看陈叔达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陈叔达是陈宣帝第十七子,容止出众,颇有才学,十余岁时便能即兴赋诗,援笔立成。太建十四年(582年),陈后主继位。陈叔达被封为义阳王,后历任侍中、丹阳尹、都官尚书。

历仕隋唐
  开皇九年(589年),隋军灭陈。陈叔达随陈后主出降,被迁入长安,但却未得任用。大业年间,陈叔达被拜为内史舍人,后外放绛郡通守。
义宁元年(617年),唐国公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并攻打绛郡,陈叔达献城投降。李渊攻破长安后,拥立代王杨侑为帝,自任大丞相。陈叔达被授为丞相府主簿,封汉东郡公,并与丞相府记室温大雅一同执掌机密,参与起草军书、赦令以及禅代文诰。

  武德元年(618年),杨侑禅位,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任命陈叔达为黄门侍郎。武德二年(619年),陈叔达又兼任纳言。

担任宰相
  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拜陈叔达为侍中。他言语明畅而有条理,每次奏事,满朝官员为之瞩目。对于游历长安的江南名士,也多有推荐、提拔。武德五年(622年),陈叔达进封江国公。

  武德九年(626年),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与秦王李世民矛盾加剧,多次在唐高祖面前进谗,诬陷李世民。唐高祖信以为真,欲惩治李世民。陈叔达谏道:“秦王有大功于天下,不可废黜。而且他性格刚烈,若对他加以折辱贬斥,恐怕他会经受不住内心的忧伤与愤郁。一旦让他染上难以测知的疾病,陛下后悔都来不及。”唐高祖遂作罢。

  同年六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李建成、李元吉。尉迟恭手执兵器,进入内宫,向唐高祖禀告:“太子、齐王作乱,已被秦王诛杀,我奉秦王之命前来护卫陛下。”当时,陈叔达正在唐高祖身边,便进言道:“建成元吉本未参与举义密谋,且无功于天下,又嫉妒秦王的功勋威望。秦王功盖天下,四海归心,陛下若立其为太子,托以国务,则国家幸甚。”唐高祖同意,不久便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八月,李世民继位,是为唐太宗。

晚年生活
  贞观元年(627年),陈叔达加授光禄大夫,后因与萧瑀在御前争吵,被罢免官职。不久,陈叔达因母丧丁忧,并在丧满后被授为遂州都督,但因病未能赴任。

  贞观六年(632年),唐太宗拜陈叔达为礼部尚书,并慰劳道:“武德年间你曾慷慨进言,为我解难。我今以此报答。”陈叔达则道:“我是为社稷着想,并不只是为了陛下。”后来,陈叔达因家庭纠纷,遭到御史弹劾。唐太宗不想张扬他的过错,便让他回家休养,只保留闲散官职。

  贞观九年(635年),陈叔达病逝,谥号为缪。后追赠户部尚书,改谥号为忠。

家庭成员

父母
陈顼,陈朝第四位皇帝,庙号高宗,谥号孝宣皇帝。
袁氏,陈宣帝昭容,生陈叔达及晋熙王陈叔文、新会王陈叔坦。

兄弟
陈叔宝,即陈后主。
陈叔陵,封始兴王,官至侍中,因与兄长争位,叛乱被杀。
陈叔英,封豫章王,官至司空,入隋后任涪陵太守。
陈叔坚,封长沙王,官至荆州刺史,入隋后任遂宁郡守。
陈叔卿,封建安王,官至中书监,入隋后任上党通守。
陈叔明,封宜都王,官至侍中,入隋后任鸿胪少卿。
陈叔献,封河东王,官至南徐州刺史。
陈叔齐,封新蔡王,官至侍中,入隋后任尚书主客郎。
陈叔文,封晋熙王,官至湘州刺史,入隋后任宜州刺史。
陈叔彪,封淮南王,官至侍中。
陈叔重,封始兴王,官至江州刺史,入隋后任太府少卿。
陈叔俨,封寻阳王,官至侍中。
陈叔慎,封岳阳王,官至湘州刺史,隋军灭陈时战死。
陈叔雄,封巴山王。
陈叔虞,封武昌王,入隋后任高苑县令。
陈叔平,封湘东王,入隋后任胡苏县令。
陈叔敖,封临贺王,入隋后任仪同三司。
陈叔宣,封阳山王,入隋后任泾城县令。
陈叔穆,封西阳王。
陈叔俭,封南安王。
陈叔澄,封南郡王,入隋后任灵武县令。
陈叔兴,封沅陵王,入隋后任给事郎。
陈叔韶,封岳山王。
陈叔纯,封新兴王,入隋后任河北县令。
陈叔谟,封巴东王,入隋后任汧阳县令。
陈叔显,封临海王,入隋后任鹑觚县令。
陈叔坦,封新会王,入隋后任涉县县令。
陈叔隆,封新宁王。
陈叔荣,封新昌王,入隋后任内黄县令。
陈叔匡,封太原王,入隋后任寿光县令。
陈叔叡。
陈叔忠。
陈叔泓。
陈叔毅。
陈叔训。
陈叔武。
陈叔处。
陈叔封。

儿子
陈政德。
陈玄德,生顺州刺史陈仲方。
陈贤德,官至水部郎中。
陈绍德。

轶事典故

  唐高祖曾宴请群臣,席上有葡萄。陈叔达拿着葡萄,却没有去吃,唐高祖便问原因。陈叔达道:“我母亲患有口干病,想吃葡萄却吃不到,我想拿回家给母亲吃。”唐高祖流泪道:“你还有母亲可以送食物呀!”

猜你喜欢

  • 赵佥判

    赵佥判,宋代诗人,代表作品有《水龙吟》。

  • 赵显宏

    [元](约公元一三二〇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号学村,里居、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元仁宗延祐末前后在世。与孙周卿同时。工散曲,所作有和李伯瞻的殿前欢四支,今犹存。

  • 赵景淑

    安徽合肥人,字筠湄。少慧,喜读书,尝集古今名媛四百余人,各为小传,题曰《壶史》。又著《香奁杂考》,征引详博。兼工诗。未嫁而卒,年二十四。

  • 崔邠

    崔邠(754—815),字处仁,清河武城人。祖佶,父陲,官卑。邠少举进士,又登贤良方正科。贞元中授渭南尉。迁拾遗、补阙。常疏论裴延龄,为时所知。以兵部员外郎知制诰至中书舍人,凡七年。又权知吏部选事。明年,为礼部侍郎,转吏部侍郎,赐以金紫。邠温裕沉密,尤敦清俭。上亦器重之。裴垍将引为相,病难于承答,事竟寝。兄弟同时奉朝请者四人,颇以孝敬怡睦闻。后改太常卿,知吏部尚书铨事。故事,太常卿初上,大阅《四部乐》于署,观者纵焉。邠自私第去帽,亲导母舆,公卿逢者回骑避之,衢路以为荣。居母忧,岁余卒,元和十年三月也,时年六十二。赠吏部尚书,谥曰文简。

  • 朱高煦

    朱高煦(xù)(1380年-1426年),明成祖朱棣次子,明仁宗朱高炽同母弟,徐皇后所生。朱高煦最初被封为高阳郡王,后随父亲起兵靖难,累立战功。成祖即位后,封为汉王,藩国云南。他却一直留居南京,不肯就藩,多次谋取太子之位,纵使私兵劫掠,僣用乘舆器物。永乐十五年(1417年),被强令就藩乐安州,但仍不悔改。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继位,朱高煦起兵造反,却在宣宗亲征后投降,被废为庶人,囚禁在西安门内。后与诸子相继被杀。

  • 朱孟翁

    朱孟翁,东阳(今属浙江)人。月泉吟社第二十九名,事见《月泉吟社诗》。

  • 王诜

    王诜[shēn](约1048年—约1104年),字晋卿,太原府(今山西太原)人,后迁汴京(今河南开封),北宋画家、书法家、词人。熙宁二年(1069年)娶英宗女蜀国大长公主,拜左卫将军、驸马都尉。元丰二年,因受苏轼牵连贬官。元祐元年(1086)复登州刺史、驸马都尉。擅画山水,学王维、李成,喜作烟江云山、寒林幽谷,水墨清润明洁,青绿设色高古绝俗。亦能书,善属文。其词语言清丽,情致缠绵,音调谐美。存世作品有《渔村小雪图》《烟江叠嶂图》《溪山秋霁图》等。

  • 吴存

    (1257—1339)元鄱阳人,字仲退。私淑饶鲁之学。部使者劝以仕,不赴。仁宗延祐初,强起为本路学正,改宁国教授。后聘主本省乡试,寻卒。有《程朱传义折衷》、《月湾集》。

  • 韦孟

    韦孟(前228?—前156),西汉初诗人。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为楚元王傅,历辅其子楚夷王刘郢客及孙刘戊。刘戊荒淫无道,在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被削王,与吴王刘濞通谋作乱,次年事败自杀。韦孟在刘戊乱前,作诗讽谏,然后辞官迁家至邹(今山东邹城),有诗咏其事。

  • 朱淑真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