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上的今天>德国作曲家巴赫逝世

德国作曲家巴赫逝世

在274年前的今天,1750年7月28日(农历1750年6月25日),德国作曲家巴赫逝世。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S.Bach)

约翰·塞巴斯提安·巴赫于1685年3月21日出生于德 国图林根省的爱森那赫市。这里是宗教改革运动领袖马丁· 路德的故乡,又曾是十六世纪农民起义领袖托马斯·闵采尔 领导农民起义的中心。生活在这个小城镇的人们非常热爱音 乐,据说在它的古代城门上刻写着“音乐常在我们的市镇上 回响”几个字。

巴赫出身于一个受人尊敬的音乐世家。他的高祖面包师 菲特·巴赫就是个音乐迷,甚至在他去磨房磨面的时候,也 带着他心爱的齐特拉琴(一种在德奥流行的弹拨乐器)。他 的曾祖约翰内斯(约1580—1626)是远近闻名的乐师。约翰 内斯的长子约翰(1604—1673)是巴赫家族的第一位作曲家, 现在还存有其三首作品,栩栩如生地反映了三十年战争时期 的社会风貌;次子塔利斯朵夫(1613—1661)是巴赫的祖父, 也是个乐师;三子海因利希也是个著名的音乐家。巴赫的父 亲是爱森那赫市的小提琴家。到巴赫已是第五代了。巴赫的 儿子们也都是著名的音乐家。二百年来,巴赫家族先后出现 了五十多位音乐家,以至于巴赫的姓氏在当地简直成了音乐 家的同义语了。巴赫家族最后一人殁于1871年,这伟大的 一脉到此也就告终了。

这个家族常年生活在德国的中心地图林根丛山所集的诸 小邦国里,对外面的世界难得闻问。他们以音乐为职业,象 那时的铁匠、裁缝等行业的习惯一样,也是辈辈相传。大抵 都从事教堂管风琴手、学校音乐教师兼教堂圣歌队队长。城 市公共团体的吹奏手等职业。和这个家族来往的也大都是手 艺人。

他们每年总在图林根地方举行家族聚会。在聚会中,他 们要聚餐、跳舞、唱歌、议论工作。

巴赫从小就受到音乐的熏陶,在民族的和群众性的音乐 生活中长大。同时,他的父亲安普罗修斯·巴赫向他传授音 乐技艺。七岁那年,巴赫入当地一所教堂附属的拉丁语学 校上学,是个成绩超群的学生。他还参加由学生组成的圣歌 队,在各种节日演出中,在婚丧大事的仪式上唱宗教歌曲, 挣一些钱交学费。

九岁那年,小巴赫不幸父母相继去世。他的长见约翰· 赫里斯托夫(1671~1721)将他带到奥尔得鲁夫城,在那里 他一边上学,一边跟哥哥学音乐。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 且表现出突出的歌唱才能。

小巴赫对音乐的爱好与日俱增,他开始不满足兄长那 种手艺匠式的教学,他那没完没了的提问,也使他哥哥恼 火。据说他哥哥藏有当时最著名的德国音乐大师韩罗伯盖尔 (1616—1667)、凯尔(1627—1693)多人作品的手抄谱。小巴 赫好几次想看这些谱子,都遭到他哥哥的拒绝。但小巴赫在 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悄悄起来, 从书柜里拿出这些谱子,借着月光抄起来。就这样抄啊,独 啊,半年过去了,终于被他抄完了。有一天,这件事被他的 个哥哥知道后,竟无情地从孩子手中夺去了这些辛苦抄来的乐 谱……。

顽强的性格、不屈不挠的精神。刻苦勤奋的自学,导致 了将来的成功。巴赫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到小提琴、古钢琴, 特别是管风琴的演奏练习上。他哥哥是当时德国大音乐家帕 赫贝尔(1653-1700)的弟子,通过哥哥,巴赫学习了帕赫 贝尔的风格,对他日后的创作有着明显的影响。

在奥尔得鲁夫一晃五年过去了。当哥哥有了第五个孩子 后。早有独立生活夙愿的巴赫离开了哥哥的家;只身来到了 吕奈堡。这时他才只有十五岁。

吕奈堡是德国北部宗教歌唱音乐中心,这里的童声合唱 团相当出色。少年巴赫以他美妙的歌喉,灵巧的小提琴、古 钢琴、管风琴的演奏技艺,被吕奈堡圣·米歇尔教堂附属的 “优秀歌手”合唱团录取,同时入神学校学习。在这里虽然 可以得到一些微薄的薪水,但还得和同学们上街卖唱。

这里的图书馆藏有不少古代德国和意大利音乐家的作 品,巴赫一头扎进去,用全身心钻研这些手稿,大大开阔了 巴赫的音乐视野。他又与另一教堂的著名作曲家、管风琴家 彪姆交往,向他请教,并且不只一次地到汉堡去听彪姆的老 师、管风琴大师莱因肯的演奏,聆听了德国歌剧作曲家凯塞 (1674—1739)的歌剧。他又为了研究法国音乐,到且勒宫廷 去当临时乐师,从而接触了法国作曲家吕利(1632-1687) 的弦乐曲,还听了许多法国古钢琴音乐的演奏。

巴赫象一块海绵那样,尽力吸收、融合了当时欧洲各流 派的艺术成就,愤发地进行了刻苦的钻研,成为一个杰出的 演奏家、乐器鉴定家和作曲家。一后来,当有人问起巴赫地的 艺术是怎样达到这样完美的境地时,他严肃而简单地回答 道:“这是由于我下过一番苦功,谁如果象我这样下一番苦 功,他也会达到同样的境地。”

巴赫的音乐作品浩如烟海,虽然大部分已散佚,但留下 的也不少,约有五百多部。音乐史上作品多产的作曲家也不 乏其人,但一直到今天,在乐坛上能与之相比的人却是寥寥 无几。除歌剧外,巴赫的创作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作裁。其 中以声乐作品最多,作有三百来首宗教大合唱、二十来首世 俗大合唱、三部受难曲(取材于《圣经》福音书中关于耶稣受难的记述的声乐曲。)以及清唱剧(内容富于戏剧性和史诗性的大型声乐套曲)、弥撒曲(这是一种天主教里所用的复调风格的声乐会曲。)(其中以《b小 调弥撒曲》最著名)、众赞歌(一种教会众人合唱的赞美诗,为混声四部合唱曲.十六世纪以后,被改偏为器乐曲或清唱剧。)等。器乐作品有管风琴音乐、 古钢琴音乐、六部《勃兰登堡协奏曲》、四部管弦乐组曲, 以及为一架或数架钢琴而作的钢琴协奏曲、由乐队伴奏的小 提琴协奏曲、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无伴奏大提琴组曲、长 笛奏鸣曲等。

巴赫的音乐作品包罗万,除歌剧外遍及当时所有的音乐领域(这一点叠民亨德尔截然不同,亨德尔成功的道路正是从歌剧起始)。尽管作品中的大部分早已散佚,但仍有500多部保留下来。

其中比较主要的代表作包括:《平均律钢琴曲集》(The Well-Tempered Clavier)、《赋格的艺术》(The Art of Fugue)、《勃兰登堡协奏曲》(brandenburg Concertos)6首、《小提琴协奏曲》两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6首、《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与组曲》6首、《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农民康塔塔》(Peasant Cantata)、《咖啡康塔塔》(Coffee Cantata)、《马太受难乐》(Matthauspassion)、《b小调弥撒曲》,等等。

点评:像巴赫这样的音乐家族,在历史上是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