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上的今天>中国通商银行创办

中国通商银行创办

在127年前的今天,1897年5月27日(农历1897年4月26日),中国通商银行创办。

中国通商银行简称通商银行。系督办全国铁路事务大臣盛宣怀奏准清廷后,于光绪二十三年四月二十六日(1897年5月27日)在上海成立。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也是上海最早开设的华资银行。

1897年5月27日由盛宣怀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这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也是上海最早开设的华资银行。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国家纷纷在中国设立银行,而中国也需要有自己的银行来调剂资金。1896年11月,盛宣怀向清廷建议:“铸银币、开银行两端,实为商务之权舆。”“要振兴实业,非改革那些资本小、范围狭的金融机构、钱庄、票号、银号不可。”12月7日,清帝正式批准盛宣怀“招商集股,合力兴办”银行。

中国通商银行成立之初,资本额为白银500万两,分作5万股,每股100两,先收股本250万两,各总董认招华股100万两。此外,国家授予该行发行银元、银两两种钞票的特权,以为民用,使为整理币制之枢纽,至此国中始见本国纸币与外商银行之纸币分庭抗礼,金融大权不复为外商银行所把持。

除发钞外,中国通商银行还代收库银,全国各大行省均先后设立分行,有北京、天津、保定、烟台、汉口、重庆、长沙、广州、汕头、香港、福州、九江、常德、镇江、扬州、苏州、宁波等处,业务极一时之盛。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京行首遭焚毁,天津分行亦随之收束,业务渐告不振。到1905年只剩下北京、汉口两个分行和烟台一个支行了。

而在中国通商银行早期的发展历程中,1903年发生的“假币案”曾轰动上海滩。1903年2月4日,有一个钱庄伙计拿着钞票前往中国通商银行兑现现银,经查验,其中几张10元券是假钞。一天后,银行方面又验出假钞,这回不仅有十元的假钞,甚至还有5元的假钞。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藏有中国通商银行的钞票者十分恐慌,他们纷纷将中国通商银行钞票拿到银行兑换。

远在北京的通商银行创始人盛宣怀得知消息后,马上吩咐上海方面一定要千方百计渡过难关,对客户要随到随兑,同时要抓紧破获制假嫌犯,严惩不贷。为了应付挤兑风波,中国通商银行破例在周末也照常营业。结果短短数天时间,中国通商银行回笼的假钞竟达30万元。

不久,有一日本人持中国通商银行的钞票前往汇丰银行兑现,结果发现他所有的4000元钞票全部是假钞,就派人暗地里跟踪这个日本人回家,记录下住址后,报告租界巡捕房,巡捕房立即派人将其逮捕审讯。据这个日本人供认,他的名字叫井义之助,在上海开一家贸易公司,他与日本浪人山下忠太郎、关野源之助等人密谋后,在日本大阪郊区的一处民房里秘密仿制中国通商银行的钞票,有10元和5元两种,共计30万元。假钞印好后,从日本九州分批偷运来上海,再由他通过上海的日本商社等途径流散到外面。经中国驻日使馆交涉,日本警察冲击了这些嫌犯的住地,并将他们一一抓获,所有机器、假钞全部予以销毁。由日本人密谋策划的近代上海最早一起假币案终于水落石出。

解放后,人民政府接收通商银行的官僚资本部分作为公股,改造成为公私合营银行之一。1951年5月,同新华、四明、中国实业、建业等四行在金融业内首先组成联合总管理处。1952年12月,和上海其他59家私营银行、钱庄和信托公司一起组成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成为社会主义金融事业的组成部分。

中国通商银行大楼(1906年)

中国通商银行是上海最早的华资银行。外滩6号原是一家拍卖行,三层楼殖民地式建筑。1906年,通商银行大楼由玛礼逊洋行的格兰顿设计,建筑风格为仿哥特式市政厅式样,顶部有一排尖顶。大楼第四层有五个尖顶层面,原先还有十字架。第三、四层有小尖塔。大楼第四层是尖券形的窗户,一、二层是典型哥特风格的花窗棂窗户。装饰上具有欧洲宗教建筑色彩,青红砖镶砌,众多细长柱子钩勒墙面。民国初期,该行易英文名为“CommercialBank of China”,成为纯粹的商业银行。1936年,该行正式改组为“官商合办”银行。此后,该行为国民政府所控制,与四明商业储蓄银行、中国实业银行、中国国货银行合称为“小四行”。

中国通商银行纸币

建国后,人民政府接收该行的官僚资本部分,改造为公私合营银行之一。中国通商银行大楼,又名元芳大楼现今为香港侨福国际企业有限公司所在地。

中国通商银行大楼(此照是银行大楼失火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