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néng)。效能、功能、性能。《景岳全书》:“本草所注,又概言其能。”②音耐(nài)。古通耐。耐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能夏不能冬。”《素问·五常政大论》:“能毒者,以厚药。”③(tài)
病证名。见《外台秘要》卷十六。即脾气盛。《灵枢·本神》:“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藏不安;实则腹胀,泾溲不利。”详脾气盛条。
古病名。清·曾懿《妇科良方》:“产后小儿生下失血过多,遂遗下一物,如脂膜状,乃气血素亏,产前劳伤,肝之脂膜,随血崩堕,名曰肝萎。治宜大补气血,略加升提之品。”类似胎膜残留。
书名。3卷。原题清·叶桂述,吴金寿校。本书或有认为是托名的著作。刊于1831年。前2卷辨析伤寒及伤寒诸证为主,兼论多种温病,并补入《温热论》;卷3列述阴阳升降之理,切脉审证之要;书末附方80首。全书论
运气学说术语。《素问·六微旨大论》:“何谓初中?岐伯曰:初凡三十度有奇,中气同法。”六气分主一岁365.25日每气各主60.875日,称为“一步”,一步之中又分为前后两半部分,前半部分称为“初”,后半
病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八十二。小儿丹毒之一。系丹毒发生于两足底心、两足跗、背部者。治宜内服抑火制阳丹,外敷黄柏散。余见丹毒条。
脉象之一。脉来缓弱而有规则的间歇。《诊家正眼》:“代……止有常数,不能自还,良久乃动。”主脏气衰弱。多见于心脏疾患、惊恐、跌打重证。个别孕妇接近分娩时亦可出现。
指脾气衰弱不能升清的病机。多因脾阳虚,中气不足所致。症见面色不华、眩晕、易汗、短气、食少、倦怠、腹胀、便溏或见眼花、视蒙、耳聋、食不知味,舌淡嫩,苔白,脉虚缓等。若因湿浊食滞以致脾气不升,则见头重如蒙
指眼科金针开内障术后的护理方法。见《审视瑶函》。金针拨治内障术后,宜封眼仰卧三日。痛甚则用熨法,呕吐者以乌梅止之。七日内只进温粥,不能用力咀嚼,大小便时起身轻缓并予以扶持,勿令高声言谈等。
病证名。又名嗌乳。乳哺儿常见病。《证治准绳·幼科》:“伤乳吐,才乳哺后即吐,或少停而吐,此因乳饮无度,脾气弱不能运化,故有此证。”治宜节制乳食,并服健脾消乳之剂。如消乳丸(《婴童百问》:陈皮、甘草、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