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两胁下痛

两胁下痛

证名。指两侧胁肋下疼痛。多由气滞痰凝瘀阻所致。亦可见于肝咳。《素问·咳论》:“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详胁痛胁下痛各条。

猜你喜欢

  • 暖肝

    温阳法之一。治疗肝肾虚寒引起的小腹疼痛,疝气等。常用当归、肉桂、小茴香、沉香、吴茱萸等,如暖肝煎(见《景岳全书》)。

  • 清咽消毒饮

    《疫喉浅论》卷下方。鲜金银花、连翘、犀角、栀子、黄连、牛蒡子、玄参心、人中黄、马勃、薄荷、绿豆衣、板蓝根。水煎频服。治疫喉腐烂,灼热汗少,神烦痧隐,口渴,面赤项肿,脉弦数,舌苔干黄。如便秘,加大黄。

  • 光华晕大证

    眼科病证。《证治准绳·杂病》:“谓视日与灯烛皆生红晕也,……皆是实火阳邪发越于上之害,诸络必有滞涩,轻者晕小而淡,重者晕大而浓。”多见于绿风内障或眵泪粘稠之外障眼病。参见目晕条。

  • 增注徐洄溪古方新解

    书名。即《古方新解》的增注本。详古方新解条。

  • 兼罗集

    见针方六集条。

  • 刺禁

    指针刺的禁忌。这是古人在针刺治疗过程中,由于发生医疗事故而积累下来的经验教训。《灵枢·终始》指出,“凡刺之禁”,有惊恐、恼怒、劳累、过饱、饥饿、大渴、房事、醉酒及长途跋涉情绪未定等各种情况,此时均不宜

  • 普济解毒丹

    见《温热经纬》卷五。即甘露消毒丹,见该条。

  • 曲莲

    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罗锅底之别名,详该条。

  • 护场

    证名。出《疡医准绳》卷二。指疔疮周围红肿不散漫者,称有护场,易治;反之,为不护场,难治。

  • 妊娠暑泻

    病证名。见明·赵献可《邯郸遗稿》。亦名胎前暑泻。多因孕后内伤生冷之湿,外受暑热之邪,湿热损及肠胃,症见泄泻如水,烦渴尿赤,自汗面垢等。由于耗伤津液,则易伤胎。治宜清暑去湿,并需注意安胎。方用藿香正气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