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迟之一。出《小儿药证直诀》。又名齿不生。小儿乳齿约在六至十个月内出现,如已届生齿之期还未生齿者为齿迟。《世医得效方》:“齿不生者,由齿者骨之所络,髓之所养,禀气不足,则髓不能充于骨,故齿久不生。”肾
病名。《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又有齿龋者,谓齿蠹也。即齿虫蚀而痛也。”详见齿龋条。
病名。即兜腮痈。详该条。
同啜。饮、吃。《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歠热稀粥。”
骨名。又名五指骨。解剖学同名骨。《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掌骨者,手之众指之本也,掌之众骨名壅骨,合凑成掌,非块然一骨也。”
十剂之一。用酸敛固涩药物组成,具有收敛精气作用的方剂。《沈氏尊生书·要药分剂》:“徐之才曰:涩可去脱,牡蛎、龙骨之属是也。”刘完素曰:滑则气脱,如开肠洞泄、便溺遗失之类,必涩剂以收敛之。”“张从正曰:
病名。见《景岳全书》卷二十八。又名天白蚁、肺花疮。喉癣发于咽喉。咽喉生疮或腐溃。以其形似苔藓故名。多由①肝肾阴虚,虚火上炎,阴液被灼而成。《景岳全书》:“喉癣证,凡阴虚劳损之人多有此病,其证则满喉生疮
【生卒】:?~1827【介绍】:清医家。字子雨,又字作霖。浙江平湖人。有才略,长于诗,兼精医术,求治者甚众。晚年遴选生平经验之方,集为一编,凡药名、性味、分量等,一一疏证,详述制方之法,使不能医者亦能
舌中见白苔,边见微黄苔的舌象。为湿热蕴结大肠之候,可兼见腹痛、泄泻或下痢,治宜清热燥湿(见《伤寒舌鉴》)。
【生卒】:十二世纪末【介绍】:南宋医生。曾治愈宋宁宗赵扩的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