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通输,有输注的含义;穴,有空隙的意思。泛指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部位。文献上还有“气穴”、“孔穴”、“骨空”“穴位”“穴道”等不同名称。腧穴通过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它能反应各脏腑的生理或病理变
【介绍】:清医家。字仁源。江苏武进人。家世业医,得家传之秘,视病洞见症结。医德高尚,能急人之难。著有《医学要览》1卷、《伤寒辨证》两卷、《医通摘要》3卷,未见传世。弟公麟、子谦益、复、学山,孙雄,均以
见《陆川本草》。为甘露子之别名,详该条。
①风和热相结合的病邪。临床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较轻、咳嗽、口渴、舌边尖红、苔微黄、脉浮数,甚则口燥、目赤、咽痛、衄血等。②病证名。①乳子中风热,表现为喘鸣肩息(出《素问·通评虚实论》)。②风邪外感,表现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即涌泉疽。见该条。
【生卒】:十五世纪【介绍】:明代医生。字良玉。苏州(今属江苏省)人。世传小儿医,宣德年间(1426~1434年)在太医院任职。其子恒、恺、悌、愃,皆继医业。钱恒(字伯常),于成化年间(1465-148
经脉名。即足太阴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阴阳十一脉灸经》:“大(太)阴脉:是胃脉殹(也)。彼(被)胃,出鱼股阴下廉,腨上廉。出内踝之上廉。是动则病:上当走心,使复(腹)张(胀),善噫,食欲欧(呕),得后
指肺不能正常输布津气,出现喘咳等证的病机。肺接受由脾输送的精气,经本脏和心的作用而输布到全身。如肺受燥热熏灼则肺阴耗伤,津液输布失常,皮毛失于濡润;肺受寒束,则水津不行,停而成饮,均可聚液成痰,发生喘
见医述条。
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瞳子、瞳人、瞳仁、金井、跌、眸。①仅指黄仁中央之圆孔,即今之瞳孔。《审视瑶函》:“目形类丸,瞳神居中而独前。”“吐人之大小随黄仁之展缩,黄仁展则瞳人小,黄仁缩则瞳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