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名。即阴茎。《灵枢·经脉》:“厥阴之别,……其别者,经胫上睾,结于茎。”详阴茎条。
见《本平圣惠方》卷四十六。即久咳。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太平圣惠方》。即脊中,见该条。
【生卒】:十六世纪【介绍】:明代医家。字七潭。安徽人。郑氏认为古今方书中常用药不过二、三百味,但关于药的性味说法不一,因而参考过去各书,编成《药性纂略》一书。
经脉的通路。《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中气穴,则针游于巷。”
病证名。见广州中医学院编《中医眼科学讲义》。即室女逆经。详该条。
治疗湿热病邪互结中、上焦的方法。症见胸闷腹胀、胃纳不纳、口苦,或咽喉痛、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濡数等湿热证候,多用甘露消毒丹或茵陈蒿汤之类加减治疗。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金樱叶之别名,详该条。
指湿热之邪,蕴蒸于肝胆的病变。主要证候有寒热、口苦、胁痛、腹痛、恶心呕吐、腹胀厌食、皮肤巩膜发黄、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弦数等。多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胆道感染等疾患。治宜清热利湿,疏泄肝胆。
【生卒】:1844~1926【介绍】:清末至民国初期医学家。字耕霞。江苏江阴人。对临证各科均有心得,著有医案、医话,并辑录《王旭高医案》四卷行世,包括内、外、妇、幼各科,有一定的见解和发挥。另撰《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