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第五胸椎。《素问·刺热篇》:“五椎下间主肝热。”
见《世医得效方》卷十五。即子宫脱垂。详该条。
【介绍】:隋代医生。大业中(605~616年),曾任太医。
【介绍】:见葛洪条。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四。多情志抑郁或水土因素所致。症为颈部生肿物,边缘不清,皮色如常,按之柔软,随喜怒增大或缩小。治宜理气解郁,化痰软坚,健脾除湿。用四海舒郁丸,或海藻玉壶汤化裁。亦可选用碘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又名酒毒发疽。由过饮酒,膏粱厚味积毒所致;此病多发于脊背,初发如弹,次大如拳,皮色不变,坚硬如石,时麻时木,疼痛剧烈,可伴见全身拘急,二便涩滞,及头面手足虚肿,泄泻似痢。初宜
①见《本草纲目》。为半边莲之别名。②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廊茵之别名。各详该条。
十五络脉之一。原称足少阴之别。《灵枢·经脉》:“足少阴之别,名曰大钟,当踝后绕跟,别走太阳,其别者,并经上走于心包,下外贯腰脊。”本络脉发生病变,可见气逆烦闷,实则小便不通;虚则腰脊疼痛。
见《滇南本草》。为玉竹之别名,详该条。
见《东北资源植物手册》。为老鹳草之别名,详该条。